不然陛下若是問起來:「既然愛卿認為這福安公主,不堪為用,你可願往?」
那他們豈不是倒了大霉!
於是這朝堂上眾臣,包括氣急敗壞的李明玉在內,都選擇了沉默。
至於包括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在內的大阿哥一黨,對於璟瑄這般「自尋死路」的反應更是十分支持——他們巴不得找到老四的錯處,更巴不得儘快甩出這個爛攤子。
至於為何說璟瑄是自尋死路?在他們看來,縱然是胤禛親自去,都少不得被扒掉一層皮,何況這個只有十二歲的黃毛丫頭?
雖說他們這個年紀都快要成婚了,但到底這也只是個小丫頭,便是讓她去賑災,她賑的明白嗎?
太子胤礽雖然對璟瑄此舉頗有些不爽,但也已經察覺到康熙對他的回答並不滿意,此時有人吸引老爺子的注意,他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所有人都認為,這福安公主只是搶功勞搶昏了頭,甚至不顧忌自己的阿瑪——若是真的想做些實事,何不跟隨雍郡王?
畢竟,他們本就想把這事情推到四爺身上。
李明玉心想:「這福安公主這般急切地跳出來搶功勞,必然是個蠢的!」
康熙見眾人皆不發話,何嘗不明白他們心中的小九九?
他又等了一會兒,坐在龍椅之上,居高臨下,他能將每個人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見到老十本想開口,卻被老八扯住了袖子。他瞥見保清低頭之前,那沒掩飾好的嗤笑。他更沒有錯過太子眼中的冷漠。
其餘諸人那隔岸觀火的道貌岸然,更是令康熙肝火大動!
他們甚至比不得璟瑄一個十多歲的孩子!
何為忠君體國?老四這一家子,雖然過於剛直,倒個個是好的。
璟瑄今日前來,胤禛一看便是不知情——若是真的知情了,便也不會縱著她胡鬧了。
沒錯,康熙沒有把璟瑄的話當一回事,他依然認為璟瑄在「胡鬧」。
「福安公主孝心可嘉,更能察民間疾苦,朕心甚悅,」康熙到底是被璟瑄這番動作感動了,「但去賑災之事,你不合適。」
「一個閨閣女兒都想著去賑災,」康熙從座椅上站了起來,他痛心不已,厲色道,「可在朝多年的諸位,掂量掂量你們心裡的那桿秤,你們心中可還有一分為臣之忠,可還有一分為官之仁!」
被訓斥的官員們對璟瑄則更是不滿,尤其是在國庫里借了大量銀子的那幾位。
不是他們不願意去賑災,關鍵是,聖上也信不過他們。
此時,陳廷敬站了出來,他曾在戶部任職多時,他開口道:「為今之計,還得早些籌集銀兩,先解了這燃眉之急。」
佟國維等人神色不明,但聞此言後,亦附和道:「是極,至於災民所需的糧食,可從周邊省份調糧。」
胤禛低垂的眉眼下,是濃濃的嘲諷之色:前世廢了半條命,也未能調得到多少糧食!那些倉庫里不只是些陳芝麻爛穀子,更可怕的是,幾乎都空空如也!大部分糧食,其實都是他「威逼」著,從糧商手中買來。
最終,璟瑄仍是未能得到康熙的應允,此次賑災的欽差依然是雍郡王,她心一橫,開口道:「璟瑄願意捐出全部身家賑災,只求一個親自去災區的機會!」
李明玉心中嗤笑不已——她區區一介女流,便是有些鋪子,又能賺多少?
他不知道,胤禟和一些有產業的大臣卻是清楚得很——那水泥工廠的盈利並非全部上繳給康熙,而是與璟瑄三七分帳。
更遑論京城那幾家日進斗金的鋪子,還有京郊產暖棚菜的莊子,以及客似雲來的酒樓。
璟瑄又丟出一大殺招:「孫女全部身家俱已寫在此摺子上,求皇瑪法一觀!」
康熙頷首,示意梁九功親自取了摺子來,卻是越看越心驚。大到鋪子的進項,小到近年來的賞賜,她竟是毫無保留全寫了進來!
那個畫琺瑯海棠花式花籃,他依稀還有些印象,正是他幾年前獻給太后,又被太后賞給了璟瑄的。
那時候他只道這個孫女,小小年紀便是個「貔貅」,只怕是無人能從她這裡占得便宜,卻不料她竟真把全部身家寫了上去,除卻一些珍玩古董,鋪子二十萬兩的現銀,竟還有莊子上產的糧食。
康熙起初看見二十萬兩,心中本有些驚訝,他知道璟瑄這些年沒少賺,卻不料能有這麼多——看來這老四是沒有動過璟瑄的銀子。
隨即,康熙心中更是感動,她既然隨身帶著冊子,其實便是鐵了心要捐出來。
康熙看得分明,不論他成全與否,這些都會到災民那裡去,一時之間竟有幾分荒謬之感——他的哪一個兒子不比這福安公主富裕,老大是郡王,老二是太子,他們手底下這些年來沒少了進項。
他已經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他們在此時竟也不如一個孩子,至少璟瑄懂得體恤百姓,可他們只會一推四五六,裝聾作啞!=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