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王偃都快哭出來了。
自那日邯鄲之戰後,李令月問趙王要走了許多糧草,幾乎把邯鄲儲存的糧食都給掏空了。
趙王偃想著,他們這下可以撤軍了吧?
誰知,李令月以大軍連番作戰,疲憊不堪為由,直接在距離邯鄲不遠處紮營。
對於李令月的話,趙王偃是一個字都不信。
這支秦軍明明就只跟他們趙軍打了一仗,還輕鬆獲勝了,連番作戰個鬼哦!
趙王懷疑,他們想要修整是假,隨時準備殺個回馬槍才是真。
李令月的大軍駐紮在邯鄲城外的日子裡,趙王偃晚上連覺都睡不踏實,就怕哪一日醒來,聽說邯鄲又被「秦軍」給圍了。
對此,李令月毫無愧疚,她明明是實話實說,趙王不信,偏要東想西想,怪誰呢?
這些日子,趙王過得有多忐忑,李令月等人過得就有多滋潤。
糧食不夠了?找趙王要!有什麼需求?找趙王說!
趙王都快成了他們的萬能管家了。
日子過得雖然還算舒坦,李令月一行人與當地土著的交流溝通問題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這也讓他們始終無法融入這個時代之中。
每當看著周圍趙人們穿著舊時的衣衫,操著一口他們完全聽不懂的古話時,李令月等人就會無比清晰地意識到,他們是局外人,他們正處於一個陌生的時空。
眼看著系統上的積分因為翻譯而一日日減少,李令月覺得,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想要賺取積分,他們首先得融入這個時空,能夠跟這個時空的人進行正常交流。
於是,李令月一聲令下,她的親兵們全部都開始學起了趙國語。
至於吐蕃降軍,他們中許多人連大唐語言都不會說呢,只好先跟著他們的將領學習大唐語言。
一場轟轟烈烈的外語學習行動在唐軍之中蔓延開來,讓將士們苦不堪言。
除了少數極有語言天賦的人之外,絕大部分人捧著搜羅來的趙國書籍,雙眼無神,像是在看天書。
先秦的文字又難又繁瑣,他們究竟是造了什麼孽啊,居然要來學習先秦語言。
唐軍學習趙國語的進度十分緩慢,杜從約見狀,向李令月建議道:「趙國語與咱們大唐官話相差實在太大,便是我和阿綽,都學得十分吃力,別提其他人了。」
房綽在一旁跟著點頭:「聽聞秦國語與咱們大唐官話口音相似,我曾試著跟一名路過的秦國商人交談,發現他說的話,我能聽懂四五成。如果我們改學秦國語,想來能夠輕鬆一些。」
「而且,我們不知要在此間停留多久——這戰國,即將迎來終結。日後數十年,將是秦的天下。學習秦語,用處更大一些。」
李令月聽他們二人說得在理,便點了點頭:「既如此,我們改學秦國話吧。先學會說,再學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