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令月這麼關心造紙術與紙張的推廣,與她想要從這一塊中獲得積分脫不了干係。
但秦王未必在意造紙術與紙張能否在秦國甚至其他國家之間傳播,說不定他還覺得這項技術只在咸陽王城中打轉很好。
嬴政向來是一個現實的人,李令月若是想勸服他,就必須拿出讓他難以拒絕的利益來。
於是,接下來的數日,李令月便在與底下人一起研製銅爐中度過了。
在此期間,李令月除了往咸陽宮中送去了一封教普通黔首挖地坑取暖的書信,便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自己手頭的活計上。
她雖想著最好能在回去之前,與嬴政談一場刺激的戀愛,但也沒準備追得太緊。
需知,一張一弛才是持久之道,若是一味步步緊逼,可是會招人厭的。
……好吧,其實以上都是藉口,真相就是,李令月最近真的很忙,忙到沒有功夫去思考怎麼給嬴政寫情書。
追求心悅的小郎君雖重要,但她賺取積分的大業同樣也很重要!
有一些項目給的積分雖多,卻是與時間的漫長賽跑。李令月想要儘快賺到足夠多的積分,就要努力開拓更多的業務,並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與人一起鑽研銅爐和手爐製造的過程中,李令月又想到了一樣東西——煤。
這玩意兒在先秦時代被稱為石涅,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便被人們發現了。但在那時,人們只是將煤玉雕成裝飾物,他們並未意識到此物可以拿來做燃料。直到時期,才有開採煤炭,將煤作為燃料來使用的記載。
李令月大致記得幾處煤礦所在之地,只是那幾處地方都離此地不近。
從她派人去挖煤,到她手底下的人將挖到的煤運回來,倏忽間又是十日光景。
這十日,她無意間又忽視了嬴政。
不知怎麼,她往咸陽宮去的書信少了,嬴政給她寄書信的頻率反而變得頻繁了一些。
這些書信中,多是些關懷之語,以及向李令月介紹變法等工作的進展。
其實,不用嬴政親口告訴李令月,李令月自己看著系統面板中各項任務的進度條,也能夠大致猜到這些工作進行到了哪一步。
不過,有嬴政親口將一些更為詳盡的細節告訴她,這感覺自然又不一樣了。
嬴政與李令月彼此有默契,若是一方給另一方寄了書信,另一方出於禮節,定會給一封回信。
過去,都是李令月給嬴政寄去厚厚一沓信,嬴政給李令月的回信則言簡意賅。
現在,兩人完全倒了個個兒。
若是嬴政不主動給李令月寄書信,李令月基本不會主動給嬴政寄書信。即使是收到了書信,在給嬴政回信的時候,她也惜字如金。
一日,李令月看到嬴政在寄來的書信中隱晦地詢問她,近日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她是否心中不悅。
李令月愣了愣,這才意識到,原來她已經足足有半個月沒有主動給嬴政寫信了。
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