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聽一聽嬴政的轉述,李令月都能想到小張良會有多鬱悶。
他如今在咸陽沒什麼人脈,好不容易才將這消息傳出去,偏那韓王還醉生夢死,錯把豺狼當恩人。跟錯主公,便是這般下場,但願小張良能早點想明白。
「小張良定然大受打擊吧?不過,他小小一個人,居然能順利將消息送到韓地,只怕少不了阿政你的『幫助』。」
張良雖聰慧,不過僅憑他如今那點手段,放到嬴政面前是當真不夠看。
嬴政頷首道:「韓國上下如今值得寡人看重的,唯有韓非與張良。」
他顯然也知道,目前這倆人仍然心向韓國。但這倆人無疑都是良才美玉,為了得到這倆人,他不介意費些心思。
其中,讓韓非與張良對韓王室死心,便是重要的一環。
「說來,寡人雖知張良是未來的『漢初三傑』,但因他年歲尚小,寡人並未對他有過多關注。此次,他當真是給了寡人一個『驚喜』啊。」
嬴政感嘆道:「他小小年紀就這般聰慧,非但讓寡人愈發想要將他收入麾下,寡人更是對漢初另外二傑生出了好奇之心。」
李令月聞弦歌而知雅意:「那兵仙韓信如今尚未出生呢。我將與他有關的消息寫給陛下,陛下到時候派人去他的家鄉留意著就是。至於那蕭何,只比陛下小兩歲,如今尚在楚地。楚地既已落入了陛下的掌控之中,陛下正好可命人將那蕭何帶到咸陽來。」
「蕭何十分擅長穩定後方,整頓秩序。我雖不知他如今學識如何,但想來,他這等人物即便是年少之時,也會有不俗的表現。這蕭何是沛縣之人,與漢高祖正是同鄉。」
說到這裡,李令月也不介意把話一口氣說全乎:「既然陛下都準備派人去尋蕭何了,不妨把漢高祖一併帶來咸陽吧。漢高祖劉邦——如今應該被人喚作劉季,只比陛下小三歲,也是楚地沛縣之人。」
「漢高祖,劉邦……」
嬴政曾聽李令月提過不止一次,在她的世界中,大秦二世而亡後,在秦的屍骸上建立起來的王朝,正是大漢王朝。但當他從李令月的口中聽到漢高祖這三個字時,感觀仍然十分複雜。
當嬴政一手締造的偌大王朝,隨著他的駕崩而訇然坍塌的時候,漢高祖卻起兵加入了秦末戰亂之中,並成為了最終的勝者。劉邦的王朝,延續四百餘年,影響深遠。據李令月所說,後世許多人仍以「漢人」自居……
「是的,劉季出身不顯,如今只怕還是個遊手好閒的少年郎。你若要尋他,可得命手底下的人仔細著些,莫要尋錯了人。」李令月認真地叮囑嬴政。
嬴政聞言,不解地蹙起了眉:「既然他這般懶散,他是如何當上漢高祖的?」
在嬴政心中,優秀的王者都該勤政而自律。不學無術者,如何能治理好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