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蒯徹明白,秦王沒打算以攻城作為滅亡六國的主要手段。諷刺的是,這場滅國戰已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六國之地中,卻沒幾個人真正察覺到危機。由此可見,六國國君,不是秦王的一合之敵。
蒯徹當機立斷,決定出山為秦王政效力。
既然秦滅六國已是大勢所趨,既然秦王沒有打算直接調派大軍來攻打六國之地,說不得蒯徹可以憑藉這張三寸不爛之舌,得個滅國功勞。
有利可圖之時,蒯徹自然不會退縮。
嬴政聽了蒯徹的話,心中暗道,此人有幾分本事,拿韓地來讓他試試手,倒也並無不可。
蒯徹既然有膽量來向嬴政請命,嬴政又豈會沒有膽量讓他試上一試?
若能成功,秦國便可不費吹灰之力,將韓地納入到秦國的版圖之中——且這是韓王親自向秦王獻的地,便是韓非與小張良,也沒有反對的立場。
若是蒯徹失敗了,於秦國而言,也沒什麼損失。
嬴政雖這般想著,卻沒有立刻答應蒯徹,而是追問道:「韓地今年遭了災,韓王為求活命向寡人獻地,倒還在情理之中。那燕王向寡人獻地,又是怎麼一說?」
邦交之事畢竟是大事,總不能蒯徹一提,嬴政就立馬答應了。
適當地考驗一下對方,既能加深嬴政對對方的了解,也能增加對方對秦國的信心。
蒯徹道:「自燕地縮水之後,燕王喜頻頻遭到來自外族的劫掠,早已苦不堪言。只是作為一國君主,他拉不下面子來主動向秦王獻地,亦不願背負亡國之君的名聲。若有韓王然珠玉在前,燕王喜自然會明白,實惠遠比名聲重要。」
「寡人記得,你曾在燕地勸說燕王喜主動與我『秦軍』交戰。我『秦軍』大獲全勝,燕軍卻損失慘重,燕王喜恨不得將你生吞活剝。你若入燕,當真還能活著離開燕國嗎?那燕王還會相信你的話嗎?」
「徹一心為燕王考慮,燕王豈會不信我?」蒯徹將他早已準備好的話說了出來:「一年前那場敗仗,非燕王之過,也非徹之過,而是趙國之過。趙王狼子野心,故意誤導燕國,讓燕王錯估了秦軍的實力,其心可誅。如今趙王還好端端在邯鄲做他的國君,燕王在邊關,卻要每日擔驚受怕,怎可如此?」
「於燕王而言,倒不如趁早將燕地獻給秦王,他也好早些遷來咸陽過富貴安穩的日子。趙地被秦地所包圍,日後反倒是那趙王過不了什麼安生日子了,燕王對於這等情形想必喜聞樂見。」
這番話,蒯徹說得頗為真情實感,若此時站在他面前的是燕王,指不定燕王就直接被他說動了。
=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