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信中,秦王后說,李牧身為李氏族人,卻不能為秦國效忠,她感到甚是惋惜。她讓郭開想法子勸說趙王將李牧驅逐出境。
事成之後,郭開不僅會得到大筆的錢財作為獎賞,秦國還會授予郭開下卿之位。
這下卿之位對郭開來說算不得什麼,但他若是能夠憑此事入了秦王后的眼,日後自有數不盡的好處。
畢竟,郭開作為趙使前往秦國的時候,可是親眼目睹過秦王對這位新王后有多看重的。
對於郭開而言,對付李牧,既能讓他除去一個眼中釘,又能與秦王后交好,何樂而不為呢?
唯一的難點在於,秦王后並不希望李牧死,而是希望李牧活著被趙王偃驅逐出境。這之間的度,就需要郭開好生把握把握了。
這次,郭開並不是唯一一個收到了秦王后來信的人,遠在代地的李牧也收到了來自秦王后的「家書」。
當進入代地的秦國將領將那封「家書」交到李牧手中的時候,李牧感到十分困惑。
他的阿父李璣雖曾為秦太傅,與隴西郡守李崇是親兄弟,但自打李璣離秦入趙之後,便未曾與隴西那邊的本家之人聯繫過了。
李牧在趙地出生,在趙地長大,打心眼裡把自己當做一名趙人。
他雖知道秦國那邊的隴西李氏與他家有親,但那又如何呢?
七國之間相互聯姻,照樣不影響他們打生打死。血緣興許重要,但在利益面前,又不那麼重要。
何況對於李牧而言,隴西李氏之人與他連面都沒見過幾回,說是血親,實則比陌生人也好不了多少。
李牧在聽聞秦王新娶的王后出自隴西李氏之時,只當個故事,聽聽便過。比起對方秦王后的身份,李牧反而更在意她之前在戰場上的種種表現。
李令月曾率領大軍包圍邯鄲,當時,急於脫困的趙王偃直接向秦國割地求和,而沒有召集大軍與李令月抗爭到底。
這既讓李牧感到遺憾,又讓李牧對李令月心生警惕。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樣一支由十萬人構成的秦軍,究竟是如何隱藏住他們的蹤跡,直到逼近邯鄲之時,才被趙軍發現的。
如果秦軍當真有這等神出鬼沒的本事,對於其餘幾國來說,這也未免太糟糕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