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番話,可謂說到了趙王心坎兒里。
趙王后覷著趙王的臉色,又道:「李牧手握重兵,在代地又威望甚高。他對王上不忠,妾身實在為王上的安危感到擔憂啊。這軍隊,還是得握在自己人手中,才能安心,王上說可是?」
「不錯。這代地的兵,的確不能讓李牧再繼續執掌下去了。待此次滅蝗之事一畢,寡人便派人去取代李牧之職。」
原本趙王偃還覺得可以再等等,如今他一想起李牧欺瞞他之事,便覺如鯁在喉,連一刻都等不得了。
趙王后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心滿意足:「王上可想好了派遣何人去取代李牧?」
「趙蔥是我趙國宗室中人,向來對寡人忠心耿耿,可用。至於這李牧……他既對寡人不忠,寡人自然留他不得!」趙王偃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殺意。
「王上,既然這李牧與秦王后有親,便是看在秦王后的面子上,也不該傷了他的性命。」趙王后道:「待咱們將兵權從李牧手中收回來,王上只管將那李牧驅逐出趙國。」
「愛妻此言有理。不過,直接將那李牧驅逐出境,實在是便宜了他!」趙王偃恨聲道。
「王上若是覺得不解氣,便將那李牧召來邯鄲,好生折辱他一番就是。待王上出了這口惡氣,正好派人將他攆出趙國,眼不見心不煩!」趙王后道。
如果趙王偃足夠理智,便會駁斥趙王后的話。
秦王后既然視李牧為親戚,還大老遠巴巴兒地派人給李牧送來了「家書」,便證明她是看重李牧這門親戚的。
趙王與趙王后留下李牧的性命,是為了不得罪秦王后,難道他們折辱李牧,秦王后面上就有光了嗎?
不過,若是趙王偃足夠理智,他也不該輕而易舉便被郭開的話,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所影響,便去懷疑李牧這樣的重臣。
趙國已失去了廉頗這樣一員大將,再失去李牧,除了年事已高的龐煖之外,還有何人可用?龐煖如今已年逾八十,便是身子骨還算硬朗,又能再為趙國打幾年的仗?
在趙王偃心中,只要他手中牢牢把持著趙國的軍權,任用何人為將並不重要。可如果名將真的能夠被人輕而易舉取代,他們便也不是名將了。
遠在代地率領黔首們滅蝗的李牧還未料到,他一心效忠的君王,已經開始思考著要如何對付他了。
此時的李牧,雖為滿城的流言而略感擔憂,但他自覺問心無愧。
他準備待剿滅蝗蟲之後便親自上書,向趙王陳情。
此次蝗災中,趙國大半的田地都被那些蝗蟲給禍害了。
李牧所在的代地因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反倒是受災比較小的地方。
即便如此,秦國依舊有少量使者留在代地,協助李牧等人進行滅蝗事宜,同時預防蝗蟲從重災區向著代地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