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的初試內容為詩社、草書、經學,主考官由各地的地方官擔任。
通過初試者,可參加殿試。參加殿試的考生,需根據主考官所出的題目,當場作一首五言/七言律詩,或是五言/七言絕句。
因這回李令月是主考官,各地的考題需要她來拍板,殿試的內容更是需要她來擬定。
她一面召集禮部的官員來出題,一面翻閱著過往幾屆的試題,思考著她該如何出題。
她家阿娘出的題目一般比較隨性,多是想到什麼便即興發揮。
甚至有時候,直到士子們踏入大殿了,她還會臨場變卦,把原本擬定的試題給改了。
李令月第一次給人出題,自然要謹慎些。她秉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擬定了好幾個題目,準備等到了殿試的時候,再根據具體情況來定考題。
武皇得知李令月的想法後,嗤笑一聲:「隨性些就是了,這科舉考試,本就是給你我甄選人才。自然是底下的人想法子來迎合你我的心意,而不是我們去遷就他們。倘若你發現你選拔上來的人不稱其職,事後再尋個由頭將其貶下去即可。」
「我只是想著,我在考核關把控得嚴一些,稍後咱們付出的成本就低一些。」李令月道:「若真是讓那等德不配位之人上任做了官,還不知多少百姓要因此而遭殃。」
「對了阿娘,除了進士科與明經科之外,還有武舉。這武舉是您首創的,您當時的想法,也跟我講講唄!」
武皇要通過武舉來選拔人才這件事本身,李令月倒是不難理解。
大唐疆域廣闊,周邊的鄰居們一個個都不怎麼安分,時有異動。
武皇殺了一批功勳武將,對外戰事上不免有些捉襟見肘。
她想要培養出一批新的人才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武舉的考試內容總共有七項,分別是:靶射、騎射、步射、身高相貌、言論、舉重。
別的項目,李令月倒還能夠理解,唯有「身高相貌」這一點,讓李令月看了之後,頗有些疑惑。
她當然知道她家阿娘有些顏控啦,不過,若是選拔戍邊的將領,完全可以把這一條給拿掉吧?
武皇卻堅持道:「參加殿試的士子,都是要走到你面前來的。你若是不對身高相貌加以限制,到時候,出現在你面前的一個個都是歪瓜裂棗,可有你哭的時候!」
她話雖這麼說,但畢竟這一屆的主考官是李令月。
李令月一面對著武皇應是,一面還是偷偷將這一條給去掉了。
這直接導致,進士科、明經科與武舉三科的人前來參加殿試時,人數比往年暴增了數倍。
看來,樣貌普通但本事不差的人,還真是不少啊!
李令月為自己增加的工作量而哀嚎著,心中卻並不感到後悔。她對下屬們的相貌沒什麼要求,或者說,她工作的時候,在她看來,下屬們長什麼樣,都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