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武皇的提議,李令月並不反駁,她手頭事務繁雜,整理先秦文獻一事,並不是非她不可,她自然要先緊著別的事。
李令月想了想,又對武皇道:「阿娘,當日跟隨我一起前往戰國時代的那些吐蕃降軍,如今視我如天神,對我很是尊崇。咱們不如從這些降軍中挑選一些機靈之人,放回吐蕃去,讓他們為咱們打探消息。」
吐蕃人並不通曉中原歷史,他們對於自己究竟穿越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始終有些懵。他們只大概知道,他們來到了將近一千年前的時空。
在戰國時,他們忙著學習唐語,與時人交流的任務,基本都落在了唐軍的身上。
唯有一點,是這些吐蕃人可以肯定的——在李令月一行人的幫助下,當地人的生活,肉眼可見的變得越來越好。
李令月在危機時刻,能夠帶著他們轉移到另一個時空,且又能為另一個時空,帶來如此神奇的變化。
在吐蕃降軍看來,即便李令月不是天神,也與天神無異了。他們自然盼著李令月能夠將吐蕃也納入管轄之下,好讓他們的同胞也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一旦將這些人放回吐蕃,這些人會是李令月最得力的助手,李令月和朝廷不必擔心他們背叛。
在聽李令月說完這番話後,武皇道:「此事就交由你來操辦吧,朕會派相應的官員與你接洽。」
對於李令月,武皇向來很捨得放權。她不怕李令月貪戀權柄,只怕李令月還不夠貪戀權柄。
在武皇看來,李令月行事雖有章法,但手段還有些稚嫩。如今趁著她能看顧得上,合該讓李令月好生歷練歷練。
李令月應了聲是。轉眼間,武皇又與她提起了另一宗事。
「此次,朕處置了一批官員,自然要挑一批人補上。朕有意舉辦一次恩科,今年,這恩科的殿試環節,便由你來負責吧。」
這也是武皇誅殺那些跟她作對的大臣們時毫不手軟的原因之一。只要朝中不缺幹活的人,少一些跟她作對的人,說不得還是一件好事。
武皇讓李令月來做這恩科的殿試面試官,也是有意要讓李令月栽培屬於自己的人手。經由李令月之手進入朝堂的,便與她多了一分香火情。
關於這一點,武皇再清楚不過。她親自提拔的人,用著就是比先朝舊臣要順手些。
「阿娘,我沒主持過殿試,若是將這事兒辦砸了可如何是好?要不,我就先替您打個先鋒,具體錄用何人,還是由您來定吧。」李令月道。
「讓你接這項差事,你只管接了就是。便是你選的人不合用,也可事後撤了。」
武皇表示,裁撤官員對於她而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了,沒有任何壓力。
「婉兒曾數次協助朕處理科舉之事,朕將她借給你。你若是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只管問她。」
說完這話,武皇又對李令月語重心長地道:「此次恩科之中,你要格外留意那些青年才俊。朕算是看明白了,與那些老朽之人相比,還是青年才俊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