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祖上是北魏、北齊的名宦,他當然不至於因為讀書趕考而手頭拮据。
他選擇入住這家客棧,僅僅是因為不想閉門讀書,想在殿試之前,與其他士子們進行一些交流。
待他來到大堂之時,恰好聽到一名說書人說起那日太女回城的故事。
士子們都已經習慣了每日下午聽上這麼一小會兒故事,此時,他們聽得如痴如醉。
與仙神相關之事,總是令人心馳神往。更何況,太女身上的種種異像,可是全洛陽城的百姓們都看見了。
他們這些沒來得及看到異像的人,自然免不了想了解更多的細節。
宋璟也尋了個位置坐下,開始聽故事。
其實,太女回城的情形就那麼短短一段,可為了吸引客人們的注意力,說書人添油加醋了不少。
許多橋段,宋璟聽著都覺得假。不過,在這過程中,他還是不免對這位太女產生了些許好奇之感。
他本來早幾年就該出仕的,只是,他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時,恰好趕上李弘病逝,武皇諸子們奪嫡。
為了避免被捲入這場風波之中,成了炮灰,宋璟索性選擇外出遊學,推遲入仕時間。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他再入朝為官。
那時,宋璟沒有想到,最終殺出重圍的,竟會是武皇的幼女,而非排在她前頭的三名皇子。
據說,這位太女年紀輕輕,就在邊關率軍擊退東突厥叛軍和吐蕃大軍,頗有太宗皇帝遺風……
據說,這位太女不僅有著與武皇肖似的美貌,行事作風也頗有武皇的風範,武皇曾多次公開表示「令月類朕」……
宋璟不覺得,他的同僚們揣摩太女的為人純屬八卦。
對於他們來說,太女可是他們接下來的主考官。
揣摩太女的心思,而後對太女給出的題目進行對答,是他們在殿試中取得好名次的關鍵所在。
可惜,當他們向這名說書人打探消息時,發現這名說書人知道的信息也相當有限。
士子們只能自己根據得到的信息進行討論。
「不管怎麼說,太女既然放寬了錄取條件,將身高和樣貌方面的限制去掉了,她應該不是一個嚴苛之人……」
「既然她愛打仗,又頗有太宗皇帝遺風,她的喜好是不是可以參考太宗皇帝的喜好?」
那名說書人離開後,許多士子們開始在大廳中議學,辯論,大廳再次變得人聲鼎沸……
而一些世家出身的學子們,則對這些寒門士子們的話題絲毫不感興趣。
要是擱在過去,這些泥腿子們怎配與他們坐在一處高談闊論?別說是這些寒門學子了,就連李唐皇族,他們也不怎麼放在眼中。
可在高宗與武皇的大力打壓之下,世家們一個個都大不如前,王皇后、蕭淑妃的母族一個個都損失慘重,更別提那些不如他們的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