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卻不知道,在他們臉上神色有異時,武皇就已經盯上了他們。
武皇掌權的那些年,她不知處置過多少對她懷有異心的大臣,她對手底下人情緒的變化最是敏銳不過,這些人並不是特別擅長偽裝之人,又豈能逃過她的眼睛?
不過,愈是如此,武皇愈是感到不解。
連這種人都能當成寶,李隆基究竟什麼眼光啊?
第111章
李令月在拿到軍事指揮權之後,立刻便圈定了幾處地點,準備命高仙芝與封常清率領大軍前往這幾處地方,伏擊叛軍。
對此,一些精通兵法的官員感到頗為不解:「這幾處地方並非險要之地,為何要命高將軍和封將軍在此迎擊叛軍?」
「本宮與阿娘在來的路上,曾贈予這些地方的縣令一批禦敵之物。眼下,這些地方的縣令還在與叛軍進行激戰。我朝廷大軍當以最快的速度出發,前去支援這些地方的縣令。」
李令月看著系統上顯示的最新戰況,對於前線的作戰情況瞭若指掌。
很多時候,打仗制勝的關鍵便在於信息差。
有系統襄助的李令月,能夠先於所有人得到戰況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最有利於己方的決策,她自然能立於不敗之地。
「叛軍每攻破一城,必要在城內燒殺劫掠。若是高將軍和封將軍在趕到的時候,城已經破了,便直接趁著叛軍放鬆下來之時,殲滅他們!」
李令月篤定的樣子,為大臣們帶來了些許信心,武皇更是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她對李令月的信任。
只見武皇拍了拍李令月的肩,開口道:「打仗的事兒,由你說了算。長安城中百姓們的安危,可就全仰仗你了!」
……
當高仙芝與封常清被急召入宮之時,他們感到很懵。
現在還是安史之亂初期,李隆基這個做皇帝的都還沒有相信安祿山會真的謀反,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也沒有接到什麼特別的命令。
在奉詔入宮之前,高仙芝與封常清像往常一樣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然而,一夕之間,一切都變了。坐在皇座上的,不再是他們所效忠的天子李隆基,而是已經過世多年的則天大聖皇后。
負責統帥大軍的,則成了鎮國太平公主。
業已仙逝的則天大聖皇后和鎮國太平公主之所以會還陽,是代表大唐的列祖列宗們收拾李隆基來了。
如果沒有大唐先祖們的干預,大唐江山會因為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亂而變得支離破碎,包括他們在內的許多忠於大唐的大臣們也將身首異處……
得知這些信息之後,高仙芝和封常清維護李隆基的心思也變淡了。
他們所效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隆基這個皇帝。既然李家先祖們都被氣得親自來捶李隆基了,他們自然要按照李家先祖們的意思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