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吐蕃太后赤瑪倫因為被皇太女舉薦為吐蕃第一任都護一事,近日在長安的朝堂中聲名大噪。
這名禮部官員就是反對赤瑪倫擔任吐蕃都護的人之一,可惜,武皇決意已定,他改變不了武皇的想法。
儘管這名禮部官員與赤瑪倫素未謀面,不過,他對赤瑪倫的第一印象,可說不上有多好。
「既然他是吐蕃贊普,那為什麼周圍的人都不願意搭理他?」
「他的阿娘,那位吐蕃太后,親手解散了吐蕃王室,又勸說吐蕃王室的其他人放棄王族的身份,忠心侍奉我大周的聖人和太女殿下。這些失去了尊貴身份的吐蕃王族,認為那位太后是在出賣王室謀求榮華富貴,他們斥責她不配代表吐蕃王室,不配做吐蕃太后。她的兒子,吐蕃王朝的最後一任贊普,也被這些人給遷怒了。」
負責押送吐蕃王室成員的軍官一邊說著這話,一邊回想起當時的情形。
赤瑪倫用強硬的態度對吐蕃王室的人說道:「無論你們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現在,吐蕃已經歸屬大周了。你們要是真的那麼有骨氣,那就自盡殉國。等你們到地下見了我吐蕃的先代贊普,他們也會誇你們是勇士!」
「要是你們沒有去死的勇氣,那就認清現實,接受現實!不要一邊向大周卑躬屈膝,一邊又嫌這麼做丟了你們的臉面!」
「你們罵我不該向大周投降,罵我是吐蕃的叛徒,你們可曾弄明白我們的處境和現狀了嗎?大周讓我來解散王族,不過是給我們保留最後的體面。大周人的刀子都抵在我們脖子上了,你以為,大周還能任由我們的王室繼續維持下去嗎?不會的,我們不解散王室,大周人只會認為我們缺乏足夠的誠意,只會更加戒備我們!」
「你們想罵就罵吧,我問心無愧!不過,我奉勸你們,聰明的人就要及時認清自己的處境。只有愚蠢的人才會一味地埋怨這個,埋怨那個。以後,你們去了長安城,可不要再懷著怨氣了。大周的皇帝陛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一旦讓她看出你們在怨恨她,你們能不能保住性命可就不好說了!我言盡於此,你們自己好好想想吧!」
這名負責押送吐蕃王室成員的軍官是李令月的下屬,他全程見證了赤瑪倫是如何與李令月進行密談,密談結束後,赤瑪倫又是如何以雷霆手段解散吐蕃王室,整頓吐蕃的全過程。
在他看來,赤瑪倫相當識時務。她能屈能伸,總是考慮著怎麼做對吐蕃和自己最為有利。
當然,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員可不會這麼想。他們能夠看到的,唯有赤瑪倫向李令月投降,並解散了吐蕃王室這件事。
在此之後,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員失去了尊貴的身份,淪為了囚犯,赤瑪倫卻依然可以作為吐蕃代理都護留在吐蕃,治理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員自然會憤憤不平,覺得赤瑪倫是靠著出賣他們,謀求利益。
可他們卻不知,如果沒有赤瑪倫的努力,他們中的一些人,興許就要性命不保。
赤瑪倫的一系列舉措,讓吐蕃王室成員的傷亡降到了最低。
吐蕃一行,讓李令月身邊的人看到了赤瑪倫的堅毅和果敢。在赤瑪倫的身上,他們甚至隱隱能夠看到幾分武皇的影子。這是一位年輕的太后,同時,她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