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武皇的這番話,讓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算盤徹底落空了。
他們勉強能夠理解武皇在侄子和親生女兒之間選擇了後者,可他們不明白,武皇為何寧願選擇一對父不詳的野種,也不肯幫幫他們。
武家如果能和李令月聯姻,明明對武皇來說也是有利的,不是麼?
武承嗣和武三思打量著眼前這對玉雪可愛的龍鳳胎,覺得他們有些礙眼。
這時,他們忽然感覺武皇凌厲的視線掃了過來,他們頓時嚇得渾身哆嗦了一下,不敢再想些有的沒的。
他們的這位姑母氣場太過強大,且又眼神毒辣,仿佛一眼就能看透人心。即使是他們,在面對武皇這位姑母時,也時常會感受到莫大的壓力。
武皇見兩個侄子被自己震懾住了,便收回了目光。
她決定,待這場宴會結束之後,再好好敲打敲打這兩名侄子。
他們只需要當好她手中的刀即可,不需要去想一些多餘的事。看在他們還算好用的份上,她並不想去動他們,可這前提是,他們不要觸及她的底線。
除了武家兄弟之外,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們在聽到了武皇的話之後,顯然也很是驚愕。
「聖人,兩位小殿下年歲還小,不可輕易做出這等決定,以免折了兩位小殿下的福氣呀!」
在他們看來,李令月自己都還是武皇的皇儲呢,實在沒有必要現在就決定李令月的繼承人要從這兩個孩子中選。待這兩個孩子立住之後,再考慮這事也不遲。
否則,說句不好聽的,要是這兩個孩子中途夭折了,算怎麼回事兒呢?
況且,這兩個孩子並不是兩兄弟,而是一位小公主和一位小王爺。瞧著武皇的架勢,莫非是要將小公主和小王爺有同等繼承權這事兒給定下來?
這也讓一部分老臣心中有些排斥。他們雖然接受了武皇和李令月這對母女,但在他們看來,武皇和李令月只是特例。世間大部分女子都無法達到她們這樣的高度。
這部分大臣連武皇任命赤瑪倫為吐蕃代理都護一事,都接受得不情不願。若非他們對吐蕃實在不夠了解,若非吐蕃突然被打下來,他們一時間拿不出更合適的吐蕃都護人選來,他們是斷然不會同意讓赤瑪倫成為他們的同僚的。
他們連女官都無法接受,又如何會願意接受公主參與皇位爭奪戰成為一種慣例?
除非後世再冒出個像李令月一樣受命於天、得天眷顧的公主來,否則,他們還是希望皇位能夠在皇子們之間流轉。這不僅是因為自古以來的觀念,更是因為生育對於公主來說,是一道坎兒。
在他們看來,皇子可以廣納後宮,開枝散葉,留下足夠的子嗣,公主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