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國的前身蒙舍詔在唐高宗永徽年間,就開始執行親唐附唐的政策。
後來,南詔得到大唐襄助而建國,更是一度與大唐進入了蜜月期。
可惜這樣的蜜月期沒有維持多久。由於唐玄宗的不作為,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幾年,南詔國被逼反了,大唐朝廷親手把南詔推向了吐蕃。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京都淪陷,大唐不得已撤回了用來防備吐蕃的軍隊。吐蕃趁此機會長驅直入,大肆掠奪大唐的領土,並幾次洗劫長安。
因著這些原因,大唐對吐蕃的忌憚達到了極點。為了對付吐蕃,大唐採用了「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的策略。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就是大唐拉著新疆、雲南、阿拉伯帝國和印度的小手,一起胖揍被他們圍在中間的藏地。
現在,南詔還沒有建國,吐蕃已經被大唐攻克,新疆地區仍然在大唐的掌控之下,此時的回紇只是一個很小的部落,一切自然都已經不同了。
當有人提出要聯合雲南地區的五詔以及泥婆羅時,那囊氏的人經過了短暫的思索,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提議。
「那五詔就是牆頭草,我們吐蕃和大唐哪邊強,它們就往哪邊倒。指望它們,多半是指望不上的。而且,蒙舍詔就是大唐的應聲蟲,我們去聯絡五詔的人,被蒙舍詔發現了,他們肯定會匯報給大唐。到時候,我們豈不是行動還沒開始,就被發現了?」
「泥婆羅那裡,倒是可以試試。泥婆羅是我們吐蕃的屬國,又不是大唐的屬國,泥婆羅人完全可以脫離大唐自立出去……」
這些討論得熱火朝天的那囊氏族人們並沒有注意到,周圍如同背景板一樣的奴隸們,將他們的話牢牢記在了心中。
他們向來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他們未曾料到,有朝一日,這些連命都握在他們手中的存在,居然敢反抗他們。
這些「貴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沒有人生來就願意受人奴役。
如果這些農奴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且沒有反抗的力量,興許他們會選擇默默忍受。
但現在,一條充滿光明與希望的道路就擺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又怎麼會視若無睹?
……
那囊氏的人特意挑選了一個好日子來製作法器。
幾名十三四歲的農奴少女被綁著帶了上來。
農奴成婚很早,再大一些的農奴,很多都已經談過戀愛甚至成婚了。在教徒們看來,談過戀愛的少女就不再純潔,不適合再被製作成法鼓,因此,他們選中用來製作法骨的對象,通常是年齡較小的少女。
這次那囊家找來的少女中,沒有一個是啞巴。因此,在剝皮之前,這些少女們會被先拔掉舌頭。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苯教徒們相信,只有啞巴不會說謊。
他們望向少女們的目光,不像是在看著一群活生生的人,倒像是在打量著某個死物。
少女們年輕稚嫩的面龐上滿是驚恐之色,她們就像是誤入狼群的羔羊一樣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