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四老爺不由得唏噓:ldquo他這般的人,若是阿璋有出息,只等朝堂上見真章,若是他沒出息,再過幾年,便連同席的機會也沒有。rdquo
蘭三少爺單名一個璋字。
鎮國公老夫人聽得不滿,ldquo你這話我不高興,你且對著其他人說去。rdquo
四老爺好笑,ldquo母親,你別生氣,我只是激勵阿璋用功些,以後好helliphelliprdquo
四夫人見丈夫還在那裡不依不饒的說,連忙瞪他一眼,又看了看朱氏,見她神色無異才鬆口氣,道:ldquo快別說這些不愉快的,夜深了,還是讓母親早休息吧。rdquo
四老爺點頭,不說話了。
等出了門,朱氏卻帶著兒子特意攔住了四老爺夫婦,對著兩人鄭重一拜,真摯道:ldquo四弟能如此警訓阿璋,我是打心眼裡感激的。我們女人家在府中待著,不知道外頭的厲害,不能時時提點,阿璋又是這麼一個性子和嘴巴,我心中擔憂,卻又沒有辦法。rdquo
ldquo這些年,四弟待他如同親生,犯錯了訓斥,做對了獎賞,實在是用心教導,我看在眼裡,無不感激。rdquo
ldquo如今他大了,還不懂事,一張嘴巴還是口無遮攔,我心裡正著急,還望四弟一定多多看顧。rdquo
有朱氏這句話,四老爺心中舒坦多了,他笑著道:ldquo三嫂也不用說阿璋不好,他還是很有才能的。rdquo
蘭三少爺便低頭認錯,四老爺誇獎了他一番知錯就改,這才和四夫人雙雙離去。
等人走了,蘭三滿臉鬱郁,想了想,又道:ldquo母親,不僅我要你操心,怕是六妹妹也要你操心。rdquo
朱氏好笑,ldquo怎麼說?rdquo
蘭三少爺:ldquo六妹妹helliphellip似乎是個主意很大的人,她那日跟我說,她生在蜀州,養在蜀州,蜀音更是師父一字一句教的,所以不願改鄉音。rdquo
朱氏詫異,而後搖頭道:ldquo在咱們家,怕是不合適。rdquo
蘭三少爺頓時抱怨起來:ldquo我也覺得不合適,可她不聽,脾氣大得很。rdquo
朱氏便嘆息說:ldquo她年歲輕,不知道深淺helliphellip咱們家死了多少人在蜀州啊。rdquo
而後又安慰:ldquo無妨,我看她是個知禮懂禮乖巧的,不是個犟性子,等我慢慢教她,時日久了,自然而然就改了過來。不然你祖母那關,她就過不去。rdquo
第5章 偏我來時不逢春(5))
另一邊,蘭山君正神色複雜的看著母親給的丫鬟婆子。她們比起十年後年輕了許多,臉上都帶著笑意,各個上來給她福禮。
蘭山君連忙將人都扶起來,輕聲道:ldquo且自在些,不用多禮。rdquo
她們一行六人,從蘭家到宋家,十年來都幫著她做事,盡心盡力,從未停歇。但她上輩子那般離開宋家,想來她們也活不成了。
她這一條命,必定還連累了不少人命喪黃泉。
蘭山君心裡起了酸楚愧意,連忙別過臉去,低聲道:ldquo夜深了,鋪床吧。rdquo
趙媽媽便和秦媽媽帶著春夏秋冬四個小丫鬟給她更衣淨臉。秦媽媽肅著臉,捧著中衣站在一邊,並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