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徒勞。
鄭千玉坐在客廳的矮凳上,思索著下一步該怎麼辦。發燒使他的神智不太清醒,腦子鈍鈍的,想事情也慢慢的。
也許他該點進外賣軟體再買一個電子溫度計。鄭千玉猶豫了幾秒,手指在手機上謹慎地划動了幾下,點進了一個他在前幾日下載,但一直沒有點進去的app。
旁白功能報出它的名字:
「Before your eyes」
這個app是視障協會的負責人介紹給鄭千玉的,他當時和鄭千玉說最近有一個app上架,無障礙功能做得很不錯,大家用著感覺都挺好的,問鄭千玉要不要試試。
鄭千玉當時心想他該不會收了app的錢吧。但他也只是腹誹了半秒,最終還是把手機給了他,讓他幫忙下載。
負責人其實是個好人,不可能在干收錢接推廣的事情。只是鄭千玉患病之後變得小氣,心胸並不寬廣。
裝完之後,他簡單教了鄭千玉怎麼用這個app,鄭千玉一一記下。
當天,他仍然婉拒了負責人的好心,回去的時候堅持自己一個人去坐地鐵。
思緒回到現在。
鄭千玉捧著手機,快速熟悉它的界面,為了匹配視障人群的使用習慣,它的UI做得很是清楚簡潔。
旁聽功能按一下讀出屏幕上的文字,按兩下則是確認點擊。
他大致記住了app的功能區,隨後點擊了「連線」。
「連線」是Before your eyes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使用這個app的用戶群體有兩大類,一類是視障用戶,另一類是志願者。
當視障用戶在app上申請連線時,會隨機匹配一個在線的志願者,讓志願者通過視頻會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正如Before your eyes這個名字,志願者們通過軟體聚集在一起,等待連線,幫助連線的另外一端看見眼前的事物。
等待連線期間是一段非常舒緩、平靜的音樂,有限地安慰鄭千玉並不的心情。
鄭千玉不知道的是,因為這個app在國內上架的時間不長,推廣也才剛剛開始,它的用戶數量並不多。
當前的狀況是,下載軟體的志願者比視障用戶還要多一些。
而在數量不多的在線志願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軟體的開發者們。
林靜松剛開完會,工作室定了咖啡,他拿到手在電腦前坐下,手機響了。
這個鈴聲是團隊一起開了好幾次會選定的,因為它非常重要。它務必柔和,使用戶感到放鬆,也務必輕快,給予志願者一種雀躍的使命感。
辦公室里每個人的手機里都下載了Before your eyes。最近它剛在中國區的商店上架,團隊裡的華人都切到中文版,等待用戶的連線。
他們當然不會在連線中表明開發者的身份,只是進行功能的測試,並進行改善。
每完成一次連線,都能切實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滿足感,這也是這個專注無障礙科技的團隊的理念之一。
這是林靜松第一次收到連線。
他把咖啡放到手邊,屏幕上的接聽鍵跳動著,顯示「TA需要eyes的幫助」。
在軟體中,志願者的代稱就是「eyes」。
林靜松點了接聽鍵,連線被接起,顯示了對方的視頻畫面。
那是一塊潔白的瓷磚地板,還有一雙瘦削的膝蓋,包裹在長褲之中。
有部分視障用戶在連線的時候往往是無措的,最好由志願者主動建立交流,引導用戶說出自己的困難。
於是林靜松先開了口:「你好,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他的語氣平常,沒有顯得冷淡,也並不過分熱切。
視頻里的鏡頭動了動,對方聽到林靜松的聲音,也回應了一聲「你好」。隨後他伸出一隻手,拿著溫度計,道:
「能幫我看看上面的溫度嗎?」
用戶說這句話時湊近了話筒,聲音很清晰。
這讓林靜松愣了一下。
他很快回過神來,專注到屏幕的溫度計上,道:「好的,請稍微轉一下溫度計。」
對方聞言,轉動了一下溫度計,因為距離有點遠,林靜松看不太清。
用戶:「這樣呢?」
林靜松:「溫度計可以離鏡頭近一些。」
溫度計很快湊近了鏡頭,但對不上焦了。
視障用戶和志願者的連線往往都不是一帆風順,這非常正常,也需要志願者更加耐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