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2 / 2)

梁武本人沒讀過多少書,卻偏偏喜歡學人家附庸風雅,書房牆壁上掛滿了名人字畫,每張畫上都密密麻麻蓋著紅章子,有方有圓。

梁舟背著手打量那些畫,看得直搖頭皺眉:「乾隆啊這是……」

突然,他靈機一動,踱到梁武的書案前,一通翻找,果然找到了一個塞滿錦盒的抽屜。

大大小小的錦盒裡裝的全是各種石章子,梁舟一眼就看到了那個通體朱紅的圓章。

嘿嘿,硃砂印章,這不就有了?

……

周達和趙詩明拿著這塊一看就價值不菲的硃砂印章,有些猶豫。

周達道:「這不太好吧……」

梁舟一臉大公無私:「有什麼不好的,你們要預測天氣也算是為百姓做好事兒,這不是替我老爹積德嘛。」

周達想想也是,於是找來錘子,一錘下去,硃砂印章碎成了好幾塊,露出裡面最原本的顏色——無比純正的朱紅色,與他先前買的那些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周達又找來研缽和水,將硃砂碎塊放進去,重新用水飛法研磨,等其沉澱後,終於重新獲得了一些硃砂粉末。

他戴好面罩,在爐子裡重新生火,再次將新制的硃砂粉末從爐子上的小口倒了進去。

這一次沒有等待多久,便有銀白色的水銀小顆粒,從陶管的口慢慢滴落進了下面的小瓷碗中。

「太好了,終於成功了!」周達興奮地看向身後的許詩明和趙思成。

儘管這次提煉出來的水銀並不多,總共也只有那麼幾滴,但是用來製作溫度計已經夠用了。

而許詩明也已經再次去找了陶瓷廠的老師傅。瓷管已經做好,一粗一細,而且管壁薄如蟬翼,十分精妙。

周達取來那根細的瓷管,小心翼翼地注入水銀,然後將口封好。因為管壁很薄,被水銀填充的一半顏色明顯變深了。

許詩明小心翼翼地接過,「這和我在家用的體溫計還真像。」

周達解釋道:「精度沒那麼高,測量體溫怕是有些困難,但是用來大致顯示溫度的升降變化還是可以的。」

許詩明點點頭,但這根瓷管實在是太細了,一不小心就會碰碎。

他找來一塊松香,松香的質地是半透明的,橙黃色,像琥珀一樣,十分好看。松香被打磨成了圓柱體,表面磨得光亮。許詩明又用工具在松香中間鑽了一個大小剛好的圓孔,將瓷管極為小心地插了進去。

松香的曲面造成了光線折射,因而在視覺上看起來瓷管比原先還要粗一些,管中水銀位置的高低變化也更加明顯。那根又細又薄的瓷管外邊套上了松香外殼,也不會那麼易碎了。

這時,趙思成那邊的氣壓計也做好了。

他在一個窄口的瓷瓶裝了半瓶墨水,瓶口用木塞封住,木塞上也鑽了一個圓孔,正好夠那根像吸管一樣的瓷管插進去。

趙思成用提前準備好的蜂蠟,將木塞與瓶口以及瓷管之間的縫隙全都塗滿,確保整個裝置的密封性。

蜂蠟完全凝固後,他鼓起腮幫子,通過瓷管向下吹了一口氣,形成了一個小氣泡,氣泡進入了密封的瓶子裡。當他鬆口時,由於空氣擠壓,瓶里的墨水從瓷管里升了起來。

管壁很薄,一眼就能看清黑色墨汁當前的水位。

趙思成隨即找來筆,標記了墨汁當前的高度,如此,一個簡易的氣壓計便大功告成。

最後一步,三個人用融化後的蜂蠟將氣壓計和溫度計粘在了一塊圓形的木板上,以此固定。接著在木板中心鑽了個小孔,將先前製作的風向標插了進去。

趙思成抱著那塊木板,一臉的欣慰,「你們看,這算不算古代的氣象監測儀?」

許詩明點點頭,他從前在氣象局實習過一段時間,對氣象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

古人預測天氣,通常都是通過長期記錄與觀察,最後總結經驗得出的。比如說一個地方經常颳風,而大部分時候刮完東南風就會下雨,這便形成一條經驗。

說到下雨,對了,還要觀測濕度。

不過這個很簡單,許詩明想起之前喬悠悠創辦算學社的情景,找來了一根圓形的木桿,橫著固定在風向杆上,做成一個簡易的天平。

木桿的兩端分別拴上一塊木炭和一塊能讓木棒平衡的石頭。如果空氣中的濕度變大,木炭便會吸水變重,從而使天平發生傾斜。

雖然古人的天氣觀察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畢竟受限於時代的科技水平,許多現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現在有了這個簡易的氣象觀測儀,再結合古人的記錄和觀測方法,他們便可以更準確地預知天氣變化。

比如當氣壓降低,並且濕度上升時,大概率就會下雨。

趙思成也很有成就感,他提議道:「這麼厲害的東西,我們要不要也去告訴歐陽監院,在附近的村子裡普及一下,也算做件好事。」=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回收金手指,從六零開始 大人,我真的會破案 安太歲 瘋山鎖春 穿越者反殺指南 開局就送金手指,知青下鄉贏麻了 在荒野戀綜撩了男配[穿書] 替嫁太子妃 大唐辟珠記 被獻給暴君後我作天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