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齷齪猜測天子是對這位女中丞起了別樣的心思,這才捨不得殺之。
更有心懷叵測之人,竟暗指燕修雲借祝瀾等年輕官員之手,打壓衛國公等老臣,以泄對先帝之不滿。
燕修雲早已派人去民間調查流言出處,打算嚴懲造謠之人。
誰知對方的手段也及其高明,竟借童謠與小兒之口傳播,因此調查起來困難重重。
難道真的要殺祝瀾以止流言?
燕修雲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趙總管適時遞上龍袍,燕修雲揉了揉緊鎖的眉頭,一想到朝堂上那些老臣的絮叨,便覺頭疼欲裂。
然而,身為帝王,他別無選擇。
……
朝會伊始,各部官員依次陳奏。
戶部侍郎步出班列,聲音清晰:
「啟奏陛下,南州外二十裏海域新發現一小島,島上荒無人煙。
上個月曾有民間富商提出願出三十萬兩購得此島,經戶部合議後,認為可准其請。
然此事重大,還請陛下定奪。」
燕修雲自然記得此事。
嶺南位於大梁東南方,比鄰東海,然而其土地貧瘠,林深路障,往來通商運輸多有不便,是以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發展,百姓生活仍舊相對困苦。
嶺南地區每年交上來的賦稅寥寥無幾,而到了旱澇時節,朝廷卻要花費巨額的人力物力進行賑濟,反而成了一項負擔。
嶺南地區的建設已然困難重重,而今即便發現了海上小島,朝廷也鞭長莫及,更何況還是座荒蕪的空島……
燕修雲沉聲道:「眾愛卿以為如何?」
有禮部官員站出來反對道:
「啟奏陛下,即便發現空島,那也應當是我大梁的土地,怎可賣與他人?」
戶部陸侍郎當即反問:「那依你之見當如何?」
禮部官員道:「自然是派兵駐守,遷居百姓進入島上開墾農田,耕作生活。」
陸侍郎嗤笑一聲,說道:
「那島上荒蕪一片,若你是嶺南百姓,在城中居住得好好的,突然讓你遷居到這樣一座島上,你願意麼?」
禮部官員大聲道:「那便先將島上的房屋道路都建設起來,再叫百姓遷居過去嘛!」
陸侍郎暗戳戳翻了個白眼,心想不當家真是不知柴米油鹽貴。
還建設,你們禮部出錢麼?
真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張口就來。
他斜睨了那禮部官員一眼,問道:
「劉大人,你可知在這樣一座孤島之上修建房屋,光是運輸木料就要耗費多少?
你又可知而今國庫中還剩下多少銀兩?」
「我……」那禮部官員哽了片刻,不甘心道:「那也不能賣出去!」
「你這是不看實際,空談國事!」
「好了。」燕修雲終於發話了,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此事朕也已經思量許久,那座孤島實在偏遠,又相隔了整個嶺南地區,朝廷只怕數十年之內都無暇顧及。
但劉愛卿所言也有道理,若出賣土地,未免讓周邊小國看去笑話。」
「陛下。」陸侍郎再次開口。
「其實對方的意思並非是要我大梁割讓領土,那孤島仍屬於大梁版圖,被買下的只是島上資源的開採與使用權。
日後若有百姓願意遷居島上,征繳的稅收也仍舊歸屬於大梁。」
燕修雲沉吟半晌。
「既然如此,此事便按戶部的意思辦吧。
還有,三十萬兩買下此島可以,但有一點——島上必須有我大梁軍隊駐紮,不許私養兵士,否則我大梁軍士必踏平此島。」
朝中還有些大臣似有顧慮,但都被燕修雲一一駁回去了,終於無人再繼續反對。
大家心中都明白,眼下的朝廷缺錢。
尤其是這兩年來,北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朝廷與鎮北王之間幾乎就差捅破一層窗戶紙了。
鎮北王在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朝廷自然也早已在北疆布局,耗費無數。
要打仗,錢是第一位的,這三十萬兩對於朝廷來說至關重要。
用一座孤島來換取邊防穩固與百姓安寧,沒什麼不值得的。
燕修雲在心中輕輕一嘆。
這些年他始終在等,等一個鎮北王知難而退,自己交出北疆兵權的消息……雖然燕修雲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想起曾經與祝瀾討論此事時的對話。
那時祝瀾也曾說過,兵者不祥,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朝廷雖不怕打仗,可一旦興兵,無論誰輸誰贏,百姓都必將受到戰火之苦,生靈塗炭。
故而能讓鎮北王知難而退主動放棄才是上策,雖希望渺茫,卻仍需一試。
孤島之事處置已畢,燕修雲問道:
「其他愛卿可還有本要奏?」
「臣李茂……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