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人牙子帶了人過來,把莊上的家裡的正好一起該招的招,該買的買。
今年天已經冷了,明年開春之後種樹養魚的事情也得安排。
另外原先惠王這邊莊子也有一些不好種東西的貧瘠荒地, 既然都是一個莊子了, 自然可以引種牧草,順便擴大養殖規模。
養羊的技術,包括從羊毛到羊肉的一系列處理現在已經很成熟了, 不需要操心。
他準備先試試養點雞鴨。
對於普通農戶來說,養羊養豬的成本還是太高了,雞鴨會更方便一點。
當然養殖最大的問題是怎麼防疫病, 避免全軍覆沒,更要避免一些人畜共患病。
趙淩本來是打算逃課的,沒想到在莊上的十天時間,比上學還忙,帶著厚厚的一摞紙,回來就到處翻閱宮中藏書,找各種關係問各種官員相關知識。
米希天天被他纏著,找這個官員問養雞,那個官員問種樹,覺得刷新了對官員們的認知:「以前只知道他們在地方上做出過不少成績,沒想到他們還會給雞看病,會醃鹹鴨蛋。」
趙淩想著,他爹還會繅絲織布呢。
這也是管過織造局的人。
現在地方官,被百姓叫做父母官。
稱職的父母要幫助孩子們成長,教會孩子們謀生的手藝,指點孩子們的前路。
一些先進的耕作、養殖等等技藝、工具,都是通過官員來普及傳播的。
在神都的有兩種官員,一種是已經外放過回來的,一種是還沒外放的。
只要是外放過的官員,想要重新回京,問鼎權力中心的,都得在地方上做出許多功績來。
不管他們是真的心繫百姓,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起碼得做點事情。
寫在檔案里,就是——
瞧,在我的領導下,田畝增產了!
瞧,通過我改進的技術,老百姓們吃上肉了!
瞧,在我的教導下,我這兒今年出了多少名進士、舉人、秀才!
總結——給我升官!
只不過官員們外放的地區不同,環境不同,哪怕同樣養雞,也有不同的情況。
趙淩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搜羅了許多養雞養鴨的知識,又搜羅了京畿地區幾乎所有品種的家養雞和鴨。
顧潥看著御書房裡埋頭書寫的小少年,很好奇他在忙什麼,故作小聲吩咐:「李伴伴,給朕看看水靈在寫什麼?」
「是,陛下。」李伴伴立刻走下去,從趙淩的桌子邊上拿起一疊明顯像是整理好的資料。
趙淩渾然不覺,繼續埋頭書寫。
倒是顧潥大致掃了一眼通篇的雞鴨,表情有點微妙,提高了一點聲音叫了一聲:「水靈。」
「嗯?」趙淩抬頭看向顧潥。
顧潥一點都沒覺得被冒犯,問:「朕讓你考試你不考,說了認真學習也不學,在這兒研究養雞養鴨?難道你覺得養雞養鴨比當官好?」
「沒有啊。學生正在努力學習怎麼當官啊。」趙淩把養雞鴨怎麼跟百姓民生有關,做了個簡單解釋,「雞鴨的飼料在農村唾手可得,只是養少量的三五隻雞,對普通農戶的負擔很小。雞蛋可以拿出去賣錢,一年的針頭線腦就有了。」
顧潥下意識問了一句:「不自己吃?」
趙淩覺得顧潥需要去學農,認真道:「他們捨不得。村裡面的產出,能夠拿來換錢的太少了。地裡面的糧食產出少,交稅交佃租,剩下的未必夠自己吃飽。」
別以為村裡面糧食蔬菜自給自足就不用花錢了,穿的用的哪一樣都要花錢。
至於村裡面自己種的蔬菜拿出去賣錢?
除非大老遠跑去城裡賣,不然附近的集鎮上,蔬菜根本賣不上價。
就算是城裡,一板車的蔬菜,也只能賣上少少幾文錢。
如果只是自己背筐去賣,那更少。
這年頭的種菜也不比後世。
後世有眾多農學家研究的高產高抗病的各種農作物,肥料和農藥價格低廉高效。
即便如此,農業也是一項重資產低回報且風險很大的行業。
大虞雖然也有不少農學家在努力,但一來知識的傳播效率極低,二來缺乏工業基礎,別說化肥了,生產工具都匱乏,生產效率低下。
現在的農民必須依靠大量的勞動,才能換取少量的收益。
有些城池還要收入城費,不管是沿街叫賣還是擺攤要被地痞流氓或者差役收保護費。
別說是蔬菜了,就是趙淩這種開了掛的釣魚選手,那麼大的魚也賣不了多少錢,想多割點豬板油還得靠偷藏的金葉子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