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1 / 2)

大人們還會嘀咕兩句兩個男人成親什麼的,孩子們也不關心。

不過當大人們得知竇榮和趙淩的婚事是皇帝皇后都同意的,一輩子最遠就去過縣城的族老們覺得:「不愧是神都啊,那裡的風氣就是開明,是我們小村子沒見識,太大驚小怪了。」

竇榮曾經預想中的,自己的名字上趙家族譜,被全村激烈反對,自己和趙淩大過年被驅逐出村之類的場景完全沒有發生。

趙淩聽他說完,忍不住笑:「族老們不守舊。村里人相信多聽有見識的人的話。」

什麼人有見識?

誰家賺的錢多,誰就有見識。

誰讀書多,誰就有見識。

誰家的官當的大,誰就有見識。

皇帝必然是全天下最有見識的人。

皇帝都認可的事情,那肯定是對的。

之前趙淩和竇榮大婚的時候,族裡面也去了人,在神都深度遊了一把,對兩人的婚事更加肯定。

大道理他們不懂,好生活是擺在眼前的。

第二天開祠堂,村里人都很鄭重,族長把竇榮的名字寫上族譜。

竇榮作為趙家的一員跟著一起祭祀趙家的祖先。

祭祀完成之後,趙家村就開始正式進入過年的節奏,各種走親訪友。

不少人特意從縣城甚至州府過來拜年。

趙淩和竇榮都對這種富在深山有遠親的狀況習以為常。

他們在村里住了十來天,就去了瀘陽縣城居住。

趙老爺子和老夫人也跟著一起去,看到趙驊和趙王氏住進正房,兩個老人家還有些心虛地看了一眼趙淩。

趙淩注意到了,對兩人呲牙笑了笑。

竇榮也跟著看了一眼,沒多說什麼,就跟著趙淩去繼續走親訪友。

兩個老糊塗,還不知道自己老糊塗。

先前讓自己大糊塗蛋兒子占了趙驊和趙王氏的宅子,還把小妾當夫人,放著有出息的大兒子大女兒不去親近,反倒是嬌慣兩個腦子不好使的小兒子。

趙靜、趙學兩個他也見過,屬於爛泥扶不上牆。

進學那麼多年,背書都背不明白,連個最低一級的縣試都考不過,白瞎了那麼好的資源。

這會兒還跟趙淩說悄悄話,讓趙淩在老家找個姑娘生孩子,生了之後養在老家,等孩子大一點了,認作養子。

呵。

別提趙淩壓根就沒這個心,就算有,也被他榨乾了,有心無力。

趙淩熬不住竇榮的壓榨,在瀘陽縣待了沒幾天,就帶著竇榮去了象州府城,待在自己的小院裡,天天不是請曹家的人過來,就是去外祖父王家做客。

王家舅舅們不像管家幾個兒子那樣「不食人間煙火」,對老父親住在女兒女婿家那麼長時間非常不滿,進而對趙淩……不敢不滿。

王家舅舅們和王延一脈相承,做學問做生意都還行,但做官是真的不怎麼樣。

竇榮屬於武官體系,哪怕官至四品,還有個國公祖父,他們都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但趙淩這個翰林院直院就不一樣了。

那可是翰林院!

「我不是在翰林院裡做學問,就是管一些日常雜務。」校長屬於行政職務,不負責具體教學,更何況他一個校長助理?

哦,不對。

翰林院不能算是學校。

趙淩思維跑偏了一瞬,又被王家舅舅們對翰林院的各種問題給拉了回來。

趙淩給他們講翰林院裡藏書室原先的亂七八糟,給他們祛魅,他們不信。

「那讓表哥表弟們考進翰林院裡來,來了就知道了。」親眼看看嘛,不都什麼都知道了。

原本津津有味聽著的王家兄弟們沒想到話題還能轉到他們身上,紛紛告饒:「我們怎麼考得上一甲?」

能夠考個二甲靠前的名次就已經很不錯了。

趙淩就問他們:「那你們不想在翰林院裡做學問嗎?」

想!

怎麼不想?

誰不想在翰林院裡做學問!

「我們想有用嗎?」真當一甲那麼好考呢?

一甲除了自身過硬的學識,還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像趙淩考的那一屆,對於爭奪一甲前三就很不友好。

就這,還是意外通過「非戰鬥減員」,減少了一個米希。

最新小说: 他好難殺 穿成狼族祭司後種田養活全族 誰拿走了我的劍鞘 誰要和前任組隊啊[無限] 和反派alpha的臣服對決 年代文男主的病弱白月光 間諜Omega渣遍星際後翻車了 商戶子,走官途 入戲裡 八十年代小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