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羅侍郎看好的侄子羅翰池,連一甲都沒進去,絕對不是因為他的個人實力不行。
他比沈蘭就輸在年紀上。
但是年長年輕哪個更有優勢也不絕對,和主考官的個人意向有關。
有些考官覺得年紀大的穩重,但是像這一屆的考官們都覺得年輕的更好培養,能幹更多的活。
王延致仕之後脾氣越來越像個小孩兒,在神都的交際圈換了之後,也不像以前那麼古板了。
聽到孫子們這麼說,他就兩眼一瞪:「想想有什麼不可以?你們怎麼能連想都不想呢?瑞瑞都敢想考狀元呢,不是被他給想上了嗎?」
趙瑞瑞小聲逼逼:「……我也努力的好不好。」
王家一個表兄不明白地看向趙淩,疑惑:「你的字不是水靈嗎?怎麼改成瑞瑞了?聽著倒像是小名。」
趙淩不得不再解釋一遍:「不是,水靈是小名。瑞是我的字。」
王表兄皺眉:「你小名不是淩兒嗎?」
「水靈是陛下給起的,外人……」想想竇榮也一直這麼叫自己,改口道,「原先宮裡面的人都這麼叫我,後來別人也都跟著這麼叫。」
「哦。那爺爺怎麼叫你瑞瑞?」
趙淩喝茶掩飾尷尬:這不得問你爺爺,問我做什麼?
王延壓根不搭理他們的偏題,說道:「你們幾個小子閉門造車沒用,得多出去看看。不是我說你們,你們現在的學問別說比不過你們小姑父和表弟,連你們小姑姑都比不上。」
他想讓趙王氏專心搞學問,什么小學堂教材的課本確實可以編,但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大學問上面,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那些家務上面。
王家男人們是知道趙王氏學問好的。
以前趙辰和趙淩回來考試的時候,趙王氏給準備了一份考前資料,就被王延給沒收了,趙淩後來還是重新抄了一份帶回去的。
後來趙縉和趙茂他們回來考試的時候,趙王氏為了表示一碗水端平(給趙淩開小灶的事情暴露),同樣給各準備了一份考前資料。
兩份資料出自同一個手,還按照孩子們不同的性格和寫作習慣準備。
在神都,趙王氏還準備了孩子們參加會試和殿試的參考資料。
這些資料,王家男人們都看過。
他們還看過王延這次帶回來的一些趙王氏編的書。
讓他們跟趙王氏比學問,這不是欺負人麼?
他們家有誰的學問比得上趙王氏?
一群王家男人們敢怒不敢言。
小孩子無理取鬧,大人能打能罵。
老小孩無理取鬧,他們不被打不被罵就不錯了。
趙淩在王家蹭了一頓飯,就想拉著他的外公外婆一起逛街。
王延十動然據:「不行,我們得睡個午覺。你們自己去。」
林氏也笑著拒絕:「你們倆自己去玩。」又問,「你爹娘什麼時候過來?來了住家裡吧,我讓人收拾屋子出來。」
「應該得過兩天,大概會來過上元節。」過節嘛,肯定府城更熱鬧,「還是住家裡吧。外婆您別忙了。」
自家小院雖然簡單了點,房間都是現成的,短暫住一下問題不大。
王家宅院雖然大,但王家人口多,住得並不寬裕。
趙王氏和娘家的感情也不深厚。
趙驊和趙王氏過來,說不定還會帶趙家的人一起過來,住王家不方便。
出了王家的門,竇榮問:「困不困?要不要也回家睡個午覺?」
中午吃得不多,趙淩感覺還好:「你困嗎?」
「不困。」
冬天日頭短,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趙淩想去逛逛街。
街上一片張燈結彩,人聲鼎沸。
兩人穿得好,身邊又沒個下人護衛跟著,逛了一條街,抓了三個賊。
小賊當然不可能只偷他們兩個。
趙淩和竇榮小時候就在上元燈會的時候抓過賊,這會兒屬於重操舊業。
兩人本來想把小賊交給巡街使就完了,但在巡街使的請求下,去一趟衙門作證。
巡街使還拿起銅鑼吆喝:「都看看誰東西掉了?這兒抓到了小偷,丟東西的跟著去衙門看看有沒有!」
銅鑼敲了三遍,加上人們的傳播,很快就有一群人跟著一起擠到了衙門。
三個小偷,用不著開堂審理,但勸退不了湊熱鬧的民眾。
趙淩和竇榮跟著進到廂房。
象州知府認識趙淩,立馬讓人給趙淩和竇榮搬來座椅。
三個小偷先不審問,讓人直接把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搜一遍,很快就搜出了一堆零零碎碎的東西,有荷包、錢袋子、玉佩之類,也有糖塊、糕點、帕子之類的小物件,還有一些偷東西的小道具,像是鑷子、鐵絲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