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榮心裏面想著事情,面上一點都沒露出來。
竇家的賓客武官比較多。
趙淩本來還擔心武官喝了酒之後會不會比文官們難纏,結果並沒有。
帝後坐鎮,所有人都好說話得很,連勸酒的都沒一個,全都在夸新郎好新娘好,雙方天作之合等等等等。
趙淩本來還擔心會喝醉,結果白擔心了,就是累。
他自己成親因為喝醉了,中間就躺平,真沒多累,這次可算是還上債了。
送走最後一個客人,趙淩抬手搓了搓臉,把焊死在臉上的笑容搓下來:「笑得臉酸。」
竇榮聽得發笑,回頭跟竇姜氏招呼:「娘,你也趕緊去休息吧。我和水靈也回去了。」
竇姜氏頗有點暈頭轉向:「啊?你們這麼晚了還要回去?不在家住一晚嗎?」
「不了。回去沒幾步路。」反正是坐馬車,用不著他們走路,「明天早上我過來幫你收拾,你也趕緊去休息。」
竇榮說的收拾,肯定不是收拾那些杯盤狼藉,而是清點禮單,以及準備新嫁娘的回門禮等等。
竇姜氏一聽竇榮會來,心裏面安定了很多。
她還真不知道怎麼當個婆婆。
她總共就倆兒子。
小兒子成親了,但是分出去單過,「兒媳」還是個男的,平日裡相處就跟多個小兒子似的。
她的妯娌們倒是有許多兒媳,但那種不是想著我拿捏你就是你拿捏我的相處方法,她看不過眼。
竇榮第二天很早就到了,竇姜氏往他背後看了看:「瑞瑞沒來啊?」
「沒。他今天還得去貢院那邊上課,有人今天要塞人進來,他得去看看。」
一個部門一次招收了那麼多人,要求還「不高」,對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
誰家還沒個舉人以上學歷的待業青年呢?
雖然現在還沒確定具體是什麼官職,但通過正式考核之後,肯定是個官。
這可比翰林院的那些個臨時工好多了。
很多人家裡並不缺錢,也不指著一個小官的俸祿過日子,但有沒有官,其實就是有沒有權,是社會階級的象徵。
商人、地主就算有再多的錢,在官員面前照樣低一頭。
趙淩知道其中的規則,其實不在意塞不塞人什麼的,只要培訓通過就可以,培訓通不過,那到時候也不能說他沒給機會。
數學這東西吧,不會就是不會,不是有沒有機會。
第146章
趙淩通過「擴招」, 兩個班人數達到了五十人。
過年前又「請走」了七個人,給剩下的四十三個人布置了海量的寒假作業,確保他們過年期間能夠做到筆不離手。
他打算得很好, 打包了心愛的豆豆就去到了竇榮的莊上過年。
也可以反向理解為, 竇榮打包了心愛的石獅子去了莊上過年。
竇榮的莊子比較遠, 平時他們沒什麼時間去。
他想著也沒人能找過來。
結果發現想多了。
竇桓和林氏也過來了, 自然帶著竇姜氏一起。
倒不是說他們就住到了竇榮的莊子上, 而是竇桓的莊子就在隔壁。
當初竇姜氏給兩個兒子置辦產業都是一起的。
竇桓是長子,自然需要重視;竇榮沒養在身邊, 有所虧欠,也得補償。
最後的結果就是竇姜氏在給兩個兒子置辦產業的時候, 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城內的鋪子,城外的田產, 都是一樣的。
趙淩感覺像是還住在城裡一樣。
兩邊莊子的距離,甚至比從鎮國公府到桃溪巷還近。
這倒也無所謂, 住得近, 方便天天一起炫牛肉。
這邊莊上引進了福滿莊先進的養殖理念,專門蓄養了肉牛和梅花鹿。
不過就算是肉牛,在當下吃起來也不能太打眼,還是直接在莊上現殺現吃又方便又新鮮。
一頭牛能出幾百斤肉, 他們這幾個人當然吃不完那麼多, 架不住王延隔一天就會指使著畫舫過來轉悠一圈,裝走牛肉和鹿肉,放下羊肉、豬肉和雞鴨鵝。
一艘好好的畫舫, 被老頭愣是當成了貨船。
趙淩坐在河邊的棚子裡,只動嘴巴:「魚拿走,我自己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