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和竇榮都能感知到這點,能夠親自過來,還是親自過來的好。
把獎品都發放完,一道聲音傳了過來:「喲,趙山長今天有空過來?」
趙淩頓時頭皮發麻,立正站好,臉上揚起討好的笑容:「娘~」
趙王氏冷笑:「在外面叫我王山長。」
「是,王山長!」
「今天來山長家吃飯。」
「……好的。」
第157章
趙王氏這麼生氣是有原因的。
趙淩這幾年本來就一年到頭都在外面, 好不容易過年回來一次,也就是接風洗塵的時候見了一面,根本沒說幾句話。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以前是分隔兩地見不上面, 現在都在神都, 還見不上面, 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什麼。
其實不用趙王氏說, 趙淩和竇榮本來就打算今天到家的。
學生們對趙淩感覺很親近, 哪怕看到竇榮心態也是崇拜居多,但對趙王氏就不一樣了, 那是真正的敬畏。
趙王氏很強,全方位無死角的強。
年幼的年輕的學生們和年長的學生家長們看到她, 高山仰止。
放學來接孩子們回家的家長,跟趙王氏招呼的時候, 都下意識微微躬身。
等把走讀的孩子們都送走,確保住宿的孩子們都在校內, 趙王氏才跟竇榮、趙淩一起坐上馬車:「今年會試前, 幾個年輕人過來參觀弘瑞學堂。我想著願意來就來,我們學堂的模式推廣出去挺好的,沒想到他們轉悠了一圈出去,轉頭就開始罵有辱斯文。呵。」
趙淩聽見這一聲冷笑, 哪怕不是針對自己, 也下意識挺直了背脊,心跳都快了幾拍:「娘肯定沒給他們撈到好處。」
竇榮伸手摸了摸趙淩的後脖頸,像是給一隻炸毛的貓順毛。
「那是。」趙王氏眼中含笑, 「我發了篇文章到《神都周刊》上,也沒罵他們,就是一篇策論。」
趙王氏是趙家的學術天花板, 沒有之一。
趙驊都是承認的。
管博澹、王延都覺得趙王氏堪稱大家。
趙王氏以前給兒子們指點考試,都可以輕鬆模仿四個兒子不同的風格,寫出好些詩和文章做參考資料,就知道她的水平遠在趙家四個兒子之上。
趙家的四個兒子,那是全都科舉入仕的,其中還有一個狀元一個探花。
距離那時候已經過了幾年了?
趙王氏的水平只會更高,無論是單純的學術水平,還是她在經過這些年深入了解民情後的沉澱。
能夠參加會試的學子的學問固然了不起,但比起趙王氏,說是雲泥之別也不為過。
趙王氏也沒真跟那幾個年輕學子計較,否則就不會只是發表一篇沒什麼針對性的策論了,完全可以寫一篇罵人不帶髒字的文章。
竇榮有些好奇:「娘的策論寫的什麼?」
《神都周刊》是門下省和御史台合辦的……三產。
門下省和御史台都有諫言的職能,對於看不慣的事情都可以說。
只不過有些說了沒用,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有些事情相對而言太小了不值當說,能夠被採納的諫言是很少的。
更重要的是,言官的人數相對還是太少了。
創立《神都周刊》還是顧朻提議的。
有監國的太子背書,又背靠御史台和門下省,《神都周刊》一經發行就廣受好評。
侯府訂閱了,但趙淩和竇榮忙得要命,都沒來得及看。
趙王氏就笑道:「就淺淺分析了一下什麼是斯文。他們不是說弘瑞學堂有辱斯文嗎?教人認字算數,掌握一門謀生的技能,如果這叫有辱斯文,那斯文是什麼?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嗎?他們身上穿的衣服是自己扯了天上的雲朵做的,吃的是露水,讀的是神仙道法都是託夢來的?」
許多讀書人都有不接地氣的毛病。
如同曾經的汪先生。
區別是有些能自己認識到,譬如趙茂;有些經過提點之後能改,譬如汪先生;還有一些則是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能夠讀書讀到這個地步的,基本上將來不愁出路,只要自己不作死,起碼沒有吃飯問題,頂多就是吃好點還是差點,甚至可以一輩子活在高高的樓閣里。
只是這麼做出來的文章,寫出來的詩詞,猶如掉落的花瓣,再怎麼好看,也沒有紮實的根基,更不會結出累累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