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時間不早不晚的,顧朻乾脆就吩咐給大臣們同樣送過來茶水糕點。
只是東西明顯和趙淩的不一樣。
趙淩吃的更像是兒童套餐。
瞧,這小子還有一個蘋果做的糖葫蘆。
現在的蘋果個頭又小又酸,果肉還硬,並不是特別受人歡迎的水果。
不過冬天能吃上水果就不錯了,也沒得挑。
裹上糖衣後,味道還不錯。
趙淩咔咔咬著外面的糖殼子,看大臣們傳閱他寫的奏摺。
奏摺出人意料的正經,正經到不像是趙淩寫的。
趙驊這個親爹看了,都抬頭多看了趙淩兩眼。
最後,奏摺看完,茶點也吃完,君臣開始討論起來:「關於趙瑞提出的女子擁有繼承權的提議,諸位怎麼看?」
第190章
吃絕戶, 算得上是公開的「民風民俗」。
若是一個家庭的父親早亡,留下的無論是年幼的孩子,還是年輕的妻子, 幾乎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他們面對的是除了生活的壓力外, 還有來自兩個家族之間的傾軋, 等待他們的幾乎是毫無例外的吃干抹淨, 甚至是屍骨無存。
譬如竇桓的妻子林氏, 曾經就因為父母早亡,好不容易掙脫林氏族人, 卻又落入自己親外家的算計。
又譬如趙淩的生母宋巧娘,母親去世後, 哪怕父親建在,依舊被苛待, 甚至發賣。
在財富面前,親情是什麼?
這些財富甚至都不用很多, 幾貫錢幾間屋甚至於幾袋糧食, 就能吞噬掉親情和生命。
趙淩寫的奏摺,說的就是這類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被吃絕戶的情況。
女子擁有繼承權,只是囊括在其中的一條,肯定也是最具爭議的一條。
其實趙淩覺得自己的提議並沒有很激進, 沒說子女平等享有繼承權。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 很多出嫁女回娘家還得經過公婆夫家同意,讓她們贍養老人不太現實。
女子出門帶的嫁妝,也算是提前分家。
趙淩要求的是如果夫妻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去世, 那么女兒可以擁有繼承權,不用各種過繼、招贅之類的多餘手段。
至於是不是把女兒教成傻白甜,把家業交給女婿之類, 只能說是個人選擇。
現在社會風氣開放,女子可以讀書、可以當官、可以出門做工,可以養活自己。
朝廷要做的,是給女子一個依靠,讓她們可以自食其力,不用被相關的不相關的人欺辱。
至於子女未成年的情況,趙淩的提議是在原來里長的基礎上,結合巡街使等,成立里辦。
「以前事情就交給里長一個人負責,里長的權力過大。很多百姓並不能夠向朝廷反應自己的真實訴求。長此以往,百姓到底是里長、鄉賢們的百姓,還是我們大虞的百姓?成立里辦,由朝廷委派考核通過的官吏去管轄。對失怙或者失恃的孩童可以定期不定期去查訪,確定孩童有沒有被虐待,被侵吞財產。若是父母雙亡,可以統一安排進慈幼院,雙親留下的遺產交里辦代為打理,到孩童成年後歸還。」
這麼做,肯定還有人能夠鑽不少漏洞。
制度再完美,執行的也是人。
人總有辦壞事的時候。
更何況制度並不完美。
哪怕當時不錯的制度,隨著時間的變遷,也會發生改變。
伴隨著趙淩對里辦這個新機構的闡述,君臣已經把注意力從女子能夠繼承財產上轉移走,問:「里辦的人由朝廷派遣?如何選拔?算官還是吏?」
「算吏吧。」稍後他再擬一套從吏員升為官員的方案。
這方面牽扯比較大,他得仔細琢磨,不能張口就來。
想了想,又道,「里長得是官,從九品,由朝廷直接委派。不能由當地鄉賢擔任……」
趙淩話還沒說完,就有人說:「那朝廷不是得多花許多俸祿?全天下有多少里長,朝廷每年在這基礎上的支出得多多少?」
現在的里長都是義務工,多半是推舉所謂鄉賢。
趙淩看說話的是現在的戶部侍郎,見他一副鐵公雞的模樣就有些瞧不上:「您不會以為鄉賢們全都是因為高風亮節,才會搶著干里長吧?」
沒好處的事情,誰干?
至於錢從哪裡來?
朝廷有國營,監獄有監獄作坊,學校有校辦教培,村里當然可以有村辦企業。
現在的這位戶部右侍郎姓薛,也是升官非常快的那種,年紀跟趙淩差不多,暗搓搓覬覦市舶司使的位置不是一天兩天,最近當上了戶部右侍郎,還是成天想著針對趙淩。
戶部右侍郎是正三品,市舶司使是從三品,但他意屬的還是市舶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