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找不到人
「宋瑜,舉頭三尺有神明,我等著看你的報應。」
胡秀兒抬腳把宋瑜踹翻在地,狠狠扔下一句,快步朝駛來的馬車走去。
這是她早就預定好的馬車,車上有她的全部行李,車夫會拉著她立刻出城,她不會給宋瑜任何反悔的機會。
宋瑜被踹的小腹生疼,倒在地上起不了身,只能眼睜睜看著胡秀兒上了馬車,轉眼就轆轆遠去。
他忽然意識到,他好像真的被拋棄了。
太陽緩緩升起,鄭小黑一路打聽找到衙門時,宋瑜正在同縣太爺李志遠告別。
李志遠十分同情宋瑜的遭遇,不僅送了他二十兩銀子盤纏,還耐心開解他,
「你們本就不是一路人,如此這般也是好事,等你中了舉,自有好親事上門。」
宋瑜卻不甘心,躬身請求道:
「大人,岳父對我有救命之恩,拙荊供我讀書很是辛苦,她年歲尚小,如此衝動行事許是受人矇騙。
我並無另娶的打算,還望大人能幫忙尋一尋,我實在擔心她的安危。」
出於男人的顏面,宋瑜只對李志遠說了胡秀兒因他執意改戶籍同他和離,並未提及自己的猜疑。
作為贅婿,被休已經十分難堪了,他不想再被人知道自己頭上可能被戴了綠帽。
李志遠覺得宋瑜太過看重情義,這種粗俗的屠戶女實在不堪為妻,她能主動和離再好不過,何苦再做糾纏。
可做人重情義是好事,他現在對宋瑜這般關懷不也是施恩嘛,宋瑜若真是個重情義的,將來飛黃騰達了,一定會知恩圖報。
作為一縣父母官,李志遠本不必對宋瑜一個小秀才這般客氣,他也是正經進士出身,被朝廷任命的七品知縣。
而秀才只不過在功名路上剛剛起步,想爬到他這個位置,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但宋瑜不是個普通秀才,他考中案首後,得知他出身雲夢宋氏,李志遠翻閱過他的戶籍存檔。
雲夢宋氏乃是湘州府大族,祖上曾出過尚書,宋瑜雖是旁支,但他曾祖父也做到了利州知府,若不是嫡支在前太子一案中站錯了隊,他們也不會受牽連獲罪流放到并州府,三代不得出仕。
宋瑜恰是雲夢宋氏這一支的第四代,當今聖上並非先帝親子,是從宗親中過繼過來的,生父正是前太子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不久前,聖上下旨追封生父為文宗皇帝。
天子心思縝密,僅能從隻字片語窺見分毫,李志遠大膽猜測前太子一派的機緣可能要來了。
而受前太子一案牽連的宋瑜,興許就能借著這個機緣青雲直上。
當然這些都是李志遠的猜測,究竟能不成運氣和實力缺一不可。
他出身寒門,已經在知縣的位置上蹉跎了十幾年,有資歷沒門路,想要更進一步實在艱難,哪怕是這小小的機會,他也不吝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