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宴會,其實更像是一場見面會,讓剛考上的八十二名舉人彼此認識下,再認認從上千考卷中把他們選中的伯樂。
同鄉同年同榜,自古以來都是讀書人的人脈。
日後官場相見,彼此也好拉近交情。
除了鹿鳴宴,還有一些聚會,比如同鄉茶會或者同年文會之類,大多是考生自發組織,用來聯絡感情拉攏人脈。
宋瑜收到的請帖很多,卻一個也沒參加,他急著進京。
中舉當天,除了賀禮,他還收到了李知縣派人送來的信。
信上說沒找到胡秀兒,只查到她辦了張去京城的路引。
宋瑜想不通胡秀兒一個人跑去京城幹嘛,就跟他想不通她為何一定要跟他和離一樣,這些謎團壓在他心口,一日解不開他就難受一日。
王緒對於宋瑜儘快趕去京城一事十分贊成,會試在明年二月,現在已是九月,去京城路途遙遠,車馬勞頓至少得一個月,趁著天還不冷,早些趕路也好少受些苦。
更何況到了京城還得安頓,還得買一些京城的時文,提前了解主考官喜好,甚至送拜帖去拜訪在京為官的同鄉前輩,請他們指點指點會試技巧等等,林林總總,時間並不寬裕。
但是王緒不贊成宋瑜再去找胡秀兒,既已和離,就該一刀兩斷,萬一那個屠戶女得知宋兄高中,再死纏爛打鬧著要復婚,豈不是自找麻煩?
「宋兄,不是我自誇,我那姑家表妹生的花容月貌,性子極溫柔,不僅識文斷字,女紅廚藝也無一不精。
只要你點頭,我就讓我姑母在京城給你買個宅子,這樣你去了京城就不用住客棧,可以清清靜靜溫習,安心準備會試了。」
宋瑜哭笑不得,連連擺手,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兒有這般隨便的?
更何況,他如今已經中了舉,怎會娶一個商戶女為妻?
他跟王緒的交情,也該到此為止了。
他不允許任何人影響他的前程,哪怕是他自己,也不行!
「多謝王兄好意,我現在真的無心再娶。」宋瑜沖王緒深深一躬,無比堅定道:
「胡老爹畢竟對我有救命之恩,胡秀兒可以無情,我卻不能無義,一日不確定她是否平安,我便一日不會再娶。」
王緒無奈,他宋兄就是這麼一位品性高潔重情重義的君子啊!
妹夫當不成,那就繼續當至交好友吧,王緒決定陪宋瑜一起回慶雲縣,再把他送上去往京城的大船。
他得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并州府解元最好的朋友!
希望他爹看在他給家裡傍上這麼一條大粗腿的份上,不要再逼他讀書了!
宋瑜一眼就能看出王緒心裡在想什麼,他是不會再給王緒跟自己捆綁的機會的。
在宋瑜心裡,王緒和他屬於相互利用。
他給王緒補習,王緒給他弄來字帖和時文,他們一起對抗書院同窗的排擠,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在書院的生活更容易,跟情義沒多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