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的父親,是薇姬的老師。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薇姬開始向他學習占卜之術。
國都有專門事占卜的卜師,可是身為天子之女的薇姬卻突然對占卜產生了興趣,她的馬車開始頻繁路過他的門口。
等待馬車的鑾鈴聲,成為他的日常。
但後來薇姬不再來了,她不再占卜,就像她當初開始學習時一樣突然。
-
「你是說雍殊和雍衡因王姬爭風吃醋?」世子雍識的身體養好了些,他坐在案前,聽下人談論近日在岍邑流傳的這樁笑談。
這是他母親派來的人,意在囑咐他莫要讓另外兩個弟弟捷足先登。
雍識本想嘲笑他們,但是心情卻像被巨石壓著一般沉重。
雍殊和雍衡有眼無珠,將奴隸認成王姬,他之前又何嘗不是。
母親很少讓他接觸朝堂上複雜的事件,因此雍識在回憶起王姬腰上屬於奴隸標誌的刺青時,下意識覺得自己出了幻覺。
因為母親對與司馬私情一事的隱瞞,他沒有和往常一樣將事情告訴母親,而是讓人在暗處注意王姬身邊的異常。
他們看到了一名婢女被趕出王姬府,很快有人跟上想要將婢女殺去。
那人雍識認識,是王姬身邊的侍衛長祁碩。
祁碩發現了他的跟蹤,在雍識害怕自己也要遭遇不測時,祁碩竟然收回橫在婢女脖頸上的長劍,他留下嚇得癱軟在地的婢女離去,似乎不是為殺她而來。
雍識將昏迷的婢女帶回,在她口中再次確認了——如今在雍國的王姬,是個冒充者。
第27章黑暗中由遠及近的腳步聲……
司馬掌軍政,制定徵兵之法,確定服役的民眾數量,每年四時指揮大蒐禮,以此進行軍事演習。待到戰時,司馬徵集軍隊討伐有罪之國,國君親征時則輔佐左右。
在禮崩樂壞的世道,各國戰事相比從前愈發頻繁,司馬一職舉足輕重,乃國君信任之人才可擔任。
雍國的司馬梁匄是國君雍仲廩還是公子時的門客,他在周朝只是一個小官,受人排擠流落到雍國,機緣巧合遇到雍仲廩,雍仲廩為梁匄的才幹折服,引薦他進入軍中。
如今雍國的三軍是梁匄改革後的成果,這支精銳部隊為雍國吞併了許多國家,令雍國重新進入中原各國的視線。
梁匄於雍仲廩而言,不僅是能幹的手下,更是多年的好友。
因此在聽說梁匄放任刺客進入山林刺殺公子們時,雍仲廩並不相信。
雍殊對父君的性格很是了解,在聽到父君的怒罵後沒有立即請罪,而是將早已備好的各種證據呈上。
寺人牽躬身接過散發墨香的竹簡,再低頭遞送到雍仲廩面前。
雍仲廩冷眼盯著被牛皮繩串聯的一根根竹片,在寺人牽的頭越來越低時,他撐在五彩蒲蓆上的手終於抬起接過了這卷案牘。
他的怒火不知道是因為認為雍殊誣陷還是因為梁匄的背叛,展開竹簡的力道之大,令揚起的衣袖險些掀翻了旁邊的彤幾。
國君未賜座,因此雍殊仍然恭敬地站在大殿中央。
雍仲廩的憤怒並不會讓他像周圍匍匐跪地的宮人一樣戰戰兢兢,他的目光平和地落在國君身旁的彤几上。
國君坐在三重席上,在坐席的左右,是諸侯規格的彤幾與雕幾,而在他身後卻是無法忽視的黼依,絳色布帛上用黑白絲線繡有斧形花紋,這是王才能使用的屏風。
父君的野心已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對普通人來說,三十多年的交情尚且經不起利益的考驗,更何況是一國之君。
所有證據清晰地寫在案牘上,在漫長的沉默中,殿內只有竹片碰撞的聲響。
雍仲廩的呼吸越來越急促,他的視線死死凝視竹片上的一字一句,粗重的呼吸聲令站在他身邊的寺人牽臉色發白。但到最後,國君的情緒反而平息了下來,火山中滾燙的熔漿還未爆發,便已成了灰燼。
他的眼睛再次睜開時,初顯老態的眼珠里已恢復冰冷。
「你做得很好。」他盯著面前垂首而立的青年,語氣不辨喜惡。
-
雍國一進入冬天,溫度便迅速降了下來,白日裡還能感受到陽光照耀的溫柔,夜裡呼嘯的寒風卻侵入枕席。
司馬梁匄在家中傳來疾醫。積年累月的傷病令他在冬日飽受折磨,疾醫也只能稍稍緩解他的病痛。
今年他的舊病更加糟糕,梁匄知道是因為秋天他做下的錯事,東窗事發的隱患讓他夜裡不得安眠。
公子殊率領士兵包圍了整個司馬府時,兵器的冷芒令剛要離開的疾醫從夯土台摔下,雍殊抬手制止伸出長矛的士兵,疾醫忙連滾帶爬地離開這殺氣騰騰的包圍。
梁匄抽出架上的青銅劍,未著鞋履踏出房屋。
他高大的身體在地上投下陰影,梁匄提劍環視四周,他的府邸已被層層包圍,尖利的兵器齊齊指向他。
他最後看向夯土台下的公子,他未著兵甲,身上的廣袖長袍讓他看上去像是舞文弄墨的文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