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說的不錯,唯有徐風的存亡最為重要。他不該被自己的私心左右,而應以徐風的利益為重。孟琅朝岳度時行禮,嚴肅地說:「我明白了。從今以後,我將以徐風所需為己意。」
如果徐風需要和平,那麼他就極力促成議和;如果徐風需要戰鬥,那麼他就披掛上陣;如果徐風需要徵兵,那麼他就徵兵;如果徐風需要他死,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死去。
他已經明白了,對於他,對於三公,對於群臣來說,根本沒有永恆不變的信仰,如果有,那就是保住徐風。
為了這一目標,他願與過去的自己背道而馳。
儘管岳度時決定議和,但他認為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他令孟琅南下迎擊長明,與東追的岳安國形成夾攻之勢。同時,他令孟瓊率留守在揖海關的大部分軍隊回廣野。聞中尉則秘密前往豐州,做遷都的準備。
長明沒有想到徐風竟敢調動駐守廣野的全部禁軍。這些裝備精良的士兵在過去一年被聞中尉訓練得很好。他們尚未對戰爭感到疲憊,正是充滿鬥志的時候。而且,他們有十萬人之多。
這支軍隊打了長明一個措手不及。兩軍廝殺之時,岳安國正好率兵趕到。長明損失慘重,被迫暫緩攻勢。岳度時在這時提出議和,無疑最合適不過了。
雙方開始和談,徐風這邊派出了岳安國和余太尉,長明那邊則是長明王。和談的地點就在兩軍對峙的地方——一個叫治家坪的小村子。
岳度時一開始給出的條件並不豐厚,好像他們還有底氣打下去似的。長明王自然無法接受他的條件,雙方來來往往交涉了十幾次,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當議和進行到第十七天時,岳度時忽然覺得不對。按理來講,長明王率軍孤懸在徐風腹地,應當急於脫身才是。可看他的樣子,似乎一點都不著急。於是,他試探地問長明王究竟怎樣才願議和,對方卻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瞬間,岳度時心中一沉。
這小子是在拖延時間,他根本不想議和!他從沒考慮過議和的條件,但拒絕議和,雙方便會立即開戰,所以他才在這跟自己耗著——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有什麼本錢在這優哉游哉?
岳度時感到了濃濃的不安。他迅速回營與余太尉商討,孟琅和岳安國也加入了會議。余太尉說:「他把我們拖在這能得到什麼好處?難不成他還能分出身去打廣野不成?」
「當然不能,除非長明派出了另一支軍隊——」岳度時一愣,忙問孟琅,「孟瓊到哪兒了?」
「他到了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