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承德。」冰兒道,「皇城裡找家寺廟,去燒兩柱香。」
「那可得稟皇后知道……」
「你去稟吧。我不耐煩見她。」
這樣的自說自話,偏生這一陣她在宮裡最受異寵,沒規矩時乾隆也沒有絲毫駁斥,總是一味地依著,越發釀得無法無天。葦兒告訴了皇后,皇后自然不准,卻哪知她的「不准」於冰兒就是個屁,未等皇后懿旨下來,她人早就換了身便裝出了園子的大門了。
作者有話要說:(1)出自《大般涅盤經》。
(2)阿睦爾撒納來降及乾隆在避暑山莊接見,時間實為乾隆十九年十二月。本小說此間時間約在乾隆十六年左右,為湊合女主角年齡,故有篡改。
☆、佛渡有緣牽蔓草
宮內女眷拜佛,平素自有地方,宮外那熙熙攘攘的北京城,也不乏各種廟宇:漢人和滿人多信大乘佛教,蒙古人又多信黃教,女眷們常去布施的小庵,以及那等求告的道觀,遍布京城四處,直到遠郊。冰兒驅馬所往的,乃是北京外城西北的法源寺。
法源寺雖在外城之內,但已然是偏僻的地方,因而前去敬奉香火的人也並不多,加之其前身是拜祭陣亡將士的「憫忠寺」,又居住過末代帝王,不是尋常人喜歡的祥瑞地方,因而,遠沒有京里其他寺廟繁盛熱鬧。但冰兒前去更有一層,只為寺南有一塊義地,有許多死在京城而無法歸葬的人,就潦草埋在此地荒冢。慕容業的墳墓——雖不知可有遺骸埋在其中——就在這裡。
冰兒酹酒祭奠,拭去了墓碑上的積灰,默默盯著已經變得灰暗的填紅字發了會兒呆,長嘆一聲,轉而進法源寺山門。她原本不信佛,只是宮裡女眷,若是無事,多是誦經打發光陰,亦是為自己求今生來世的福祉,見得多了,難免有些動心。此外,自慕容業事出,精神惶然無依,為求得慕容業超度,日日以為他抄經為業,一來二去,心思容易平靜,也略生了些對佛法的嚮往之心。
一名小沙彌在山門下雙手合十,低頭道:「檀越有請。」
冰兒見他面帶淡淡微笑而態度清冷,不由止步往上看了看,牆頭的歇山式琉璃寶頂在上午的陽光下折著內蘊的光色,下方三道門,不由止步,也雙手合十問道:「有禮了。我乃俗人,不知該走哪道門才是?」
小沙彌依然是清冷笑容:「阿彌陀佛。佛法宏大,為人解脫,此間三解脫門,為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倒不知檀越欲解脫何事?」=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