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小的時候,他的父母也希望他學習各種實用的、能賺錢的技能。但不知為何,陳瀟只對手工編織這些「女孩子的愛好」感興趣。
而且,少為人所知的一點是,陳瀟的取向也和多數人不一樣。
為此,他的父母當年曾一度想把他送到電療所。
最終,陳瀟這個獨生子以死相逼,這才讓他的父母打消了讓他繼承家業的念頭,轉而支持他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父母失望的目光中,陳瀟處於人生最低谷。為了散心,他獨自駕車,來了一趟山野旅行。
在旅行中,陳瀟認識了現在的老師。老師一輩子住在山裡,和他的族人一樣,祖傳的竹條編籃子手藝,還會打造各種實用的器具。
那趟旅行改變了陳瀟。不僅讓他徹底想明白自己人生的方向,也讓他結識了這位老師。
在陳瀟的支持下,老師的孫女來到禹城讀書。老師夫婦倆帶著兒女搬到了生活條件更好的禹城,也終於為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瀟和老師相互成就。但在陳瀟看來,和老師的相識改變了他的人生,淨化了他的靈魂。
所以,如果老師坐在自己開的車上出了什麼事,有任何三長兩短,陳瀟都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由於朱家榮今天及時提醒,避免了由於自己的無知對老師的二次傷害,規避了不小的風險,陳瀟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陳瀟還記得,朱家榮剛衝到自己面前時,他眼前出現的是一雙破舊不堪的跑鞋,校服衣褲被洗得發白,那個高中男生的臉黑黢黢的,整體上沒有半點富家子弟甚至中產家庭孩子的氣質。
然而,當那高中生制止自己搬運傷員時,渾身從頭到腳散發出的自信,和那份不容置疑的威嚴,讓陳瀟印象深刻。
作為小城市首富的兒子,陳瀟在白道上還是有些人脈的。懷揣著對朱家榮身份的好奇,他打電話給禹城治安部的朋友。通過內部網絡,陳瀟的朋友調出了事故錄像,又通過錄像人臉識別,找到了朱家榮的信息。
這個高中生並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他是個體育特長生,練長跑的。他爸爸在宏錦工程當建築工,母親是華悅家政公司的保姆。
就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甚至連老師的身體都沒有觸碰到,朱家榮就準確的指出老師頸椎有兩節關節錯位。
要知道,醫院裡的醫生,第一眼看片子都沒瞧出來這一點呢!
在一個沒有朱家榮挺身而出的平行世界裡,老先生的命運截然不同。由於被不當搬動,腿上破碎的骨頭刺破腿部的血管,引發感染。同時,脾臟的挫傷加劇。
更可怕的是,頸椎里增生的骨刺,穿過錯位的頸椎關節傷到了頸部神經。老先生年紀大了,考慮到對其恢復能力的擔憂,醫生建議保守治療而非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