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陶璐忽然覺得自己很幸運。第二輪比賽,遇上的是李彤和王芸茜兩個好隊友。
在第一輪的圓桌討論時遇到繆捷、陳姝穎這樣的隊友,還可以儘量避免和他們直接衝突,但情景復現環節是要穿插著對話的,若是演員之間相處不好,勾心鬥角,排練起來會非常難受。
其實,就連楊陶璐她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這個環節的比賽中,自私對任何人都沒有半點好處。
劇集片段是講邏輯的。一個人記住了前一句對話,並將其完整復現,後一個人就更容易記住接下來的一句對話,不容易忘掉台詞。同學甲忘了台詞,如果同學乙不提醒ta,不光同學甲緊張,同學乙也會因為前置台詞確實導致邏輯缺失,進而更容易忘掉自己該說什麼,造成惡性循環。
「至於第三輪,」胡馳的聲音響起,「三中是運夏市最優秀的高中之一,能闖入三中口語競賽最終決賽,你們40位同學的英語水平都無可指摘。語感極佳,詞彙量豐富,嗯。語言運用流暢自然。」
這一下,終於輪到楊陶璐臉紅了。她覺得自己和剩下39個人比,就是濫竽充數的那一個。
詞彙?僅限於課本和《騎趣保險》;語感?她根本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流暢自然?那就更不必說了,她楊陶璐念的是啞巴英語,跟李彤,王芸茜等人完全不能比。
「相信不少同學都聽說過,翻譯講究三個字:信、達、雅。這三個字中排第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信』。翻譯,首先是要把意思傳達準確,而不是信手拈來、自由發揮。」
聽到這裡,又是好幾位同學低下了頭。為了表現自己很「能」,個別同學在電話翻譯的過程中,自作主張,替客服或者不懂英文的移民解釋某些詞語的概念。
雖然這樣的行為遭到了胡馳的否定,但台下還是有同學不太服氣。
「胡老師,這個環節里我得到了低分。按照您的說法,我作為翻譯,應當只顧著翻譯,不要嘗試解釋任何詞語。可是,翻譯存在的目的不就是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樑嗎?既然我能幫忙,為什麼還要特地不幫這個忙呢?」
「是啊,胡老師,我在這個環節的得分也很低,可是我覺得我沒有做錯什麼!」
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預料,胡馳回答:「你知道嗎?你的所謂好心若是辦成了壞事,是要負法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