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明聽得同樣認真。不過,比起秦添,他倒是經常分心。高松然今天一直盯著劉二明,就擔心他那股癮又犯了,把人家製藥廠實驗室里的東西給摸走了。
在學校偷拿實驗藥品,只要不造成什麼重大後果,學校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這是人家的實驗室,能夠開放參觀的實驗室,雖然不至於有什麼商業機密,可是,「你帶的班有小偷」這種事情傳出去總歸不好,哪怕高松然心知肚明,劉二明偷拿藥劑純粹只是為了個人的學術研究,但這可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容忍他的行為。
儘管被當成了小朋友,但不得不承認,這位解說員功底還是有的。她知道年輕的聽眾最愛聽什麼。
講到製藥廠的歷史,解說員舉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抗戰時期,戰事吃緊,製藥廠這類關鍵的後勤保障工廠,很容易成為敵寇的首要打擊目標。
「於是,當時的製藥廠廠長果斷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他們把製藥廠的外觀改造成了一家外國人開的教堂。」解說員自豪地介紹道。
當時的製藥廠,女工居多,為了能讓工人成批進入工作場所而不被懷疑,一部分女工打扮成修女的模樣,另一部分則裝扮成衣衫襤褸的乞討難民,來到教堂尋求救濟,以此掩人耳目。
就這樣,在敵寇的狂轟濫炸中,這家製藥廠安然無恙地躲過了多次大規模空襲,為抗戰中的華國軍隊提供了無數寶貴的救命藥物。
另一個經典案例,則是該製藥廠生產仿製藥的故事。藥物的專利通常有20年的專利,到期後,其他公司就可以放開生產了。
戰後的製藥廠經濟困難,和華國大部分經歷戰火洗禮的民眾一樣,窮得叮噹響。有一種治療寄生蟲病的藥物,製藥廠想從國外資廠商手裡購買配方製造,卻被對方開了個難以承受的高價。
原本,製藥廠的上級領導都準備咬咬牙,接受這個高價了。然而,一名普通研究員卻從故紙堆中發現,這款藥的專利只剩下一個多月就要到期了。彼時,華國輕工業生產者對國際專利法缺乏認知,國外那家藥物研發商想趁專利到期前,利用國內外的信息差大敲一筆。
有了這個發現,再坐上談判桌,製藥廠就占據了主動。對面的臉色很是難看,最終,在「等待一個月,一分錢都拿不到」和「立即以低價出售藥物配方」之間選擇了後者:蚊子腿也是肉!
聽到這裡,同學們情不自禁鼓起掌來。趁著同學們情緒高漲,解說員又把大家帶進了一間多媒體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