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小區保安接通了13號樓307室老奶奶的電話,她說自己在家,老伴在看電視,並沒有打120求助。
而17號樓307的電話響了半天,卻一直沒人接,保安大叔連忙通知救護車駕駛員,基本確定了求助者的具體樓號。
幾分鐘後,幾位急救人員破門而入,將已經倒在地上、幾乎不省人事的求助者抬上了救護車,送進醫院。
幾天後的工作日,顧青麗還在三中上著課,她不知道的是,這一天的急救中心調度室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那位求助者的女兒。
這位女士的家在城市另一個角落,當天早上才和老父親通過話,沒想到當天傍晚就接到了醫院的電話,說自家老爺子突發腦梗,正在醫院搶救。所幸送醫及時,已經沒有了生命危險。
這位女士聽說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給醫院及急救中心調度室都送了錦旗。
患者的女兒送來錦旗的時候,當時接電話的王叔和在定位病患位置時作出突出貢獻的顧青麗都不在調度室。之後的一個周六,顧青麗再次來到調度室,見到了同事們將錦旗放在調度室正中央。
她剛走進急救中心,空閒中的幾位同事就鼓掌歡迎她,給她看得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情況?
聽完了眾人的解釋,顧青麗心裡感到滿滿的成就感。果然,高老師說的沒錯,自己的能力的確是有用武之地的!
哪怕在現在這個網絡十分發達的年代,功夫再快,也怕菜刀嘛!
關姐好奇地問:「你家是住在虹溪大橋附近嗎?怎麼對虹溪大道、虹溪大橋附近的小區,甚至小超市叫什麼名字都那麼熟悉?」
另一位姓趙的年輕調度員也說:「我家樓下好幾家早餐店,我每天上班之前輪流去光顧,卻也記不得他們的門牌都叫什麼……」
顧青麗的答案卻讓他們都大吃一驚:「沒有,我只是在虹溪大道附近的碩明小區住過兩個晚上,我同學家在那裡。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要走過的路,就很容易記住那附近的地形、地貌、地標特徵。」
小趙更加好奇了:「我家在城東靜芳門城樓下,那算是咱們運夏市的一個景點,你去過嗎?」
顧青麗點點頭:「靜芳門那片屬於老城區,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小店,我和我同學去拜訪過好幾次。」
還不等小趙繼續問,她便主動開始了自己的回憶:「從那門樓穿過,有一家汪哥餃子鋪。我去那兒吃過,餃子鋪旁邊是一個賣廢品的小店,隔著一條小巷,有一棟老居民樓。那棟居民樓的大鐵門是白色的,和大多數刷了深綠色油漆的單元鐵門不一樣,很有記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