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9班的第一棒選手,完全在迷宮裡繞暈了頭。好不容易,他終於找到了拼圖挑戰點,看到屏幕上顯示的任務說明,總算讓他稍稍恢復了些自信。
9班這位同學心想:這拼圖肯定是迷宮結束前最後的障礙了,只要完成,就算交接完畢。
屏幕上顯現的拼圖碎片錯綜複雜,他盯著雜亂的碎片,抿了抿嘴角,在心裡鼓勵自己:「沒問題,不難的。」
然而,當他手指觸碰屏幕,計時器的「滴答」聲伴隨著任務開始,卻像一記記重錘敲著他的腦瓜子,手也不禁顫抖起來。
他先挑選出邊角處最容易拼接的幾塊,憑藉僅剩的一點邏輯分析能力拼出了外圍的輪廓。然而,拼圖接近中央區域時卻屢屢判斷有誤——一塊接不上,另一塊也對不上,錯上加錯。
計時器的數字好像越跳越快,而隨著數字跳動,他便越是手忙腳亂。
有那麼一瞬間,這位同學竟然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轉念一想,自己可是第一棒,要是一個拼圖都拼不出來就投降了,放棄高中階段最後一次集體活動,班上剩下的三十九位同學指不定要怎麼看他,可不要把他鄙視死了?
與場外觀眾溝通的設備是單向的。場外的同學們看著屏幕上的情況急得直跳腳,有的甚至捂著臉不敢再看,但無論他們多麼大聲地喊著提示,場內選手都聽不見。
與此同時,其他班的選手們狀況各異。隔壁10班早已完成交接,田潼曦早已朝迷宮第二階段衝刺,而11班和12班的選手也相繼完成拼圖,順利拿到接力棒,進入第二個迷宮。
9班同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發現,長長的走廊上,高三年級編號靠後的八個班級里,竟然只剩下了自己和16班的第二棒還在苦苦等待。
一頭一尾,頗像「兩大護法」。
這一會兒,遠遠隔著的兩個人就好像較起了勁:一邊看著面前的屏幕,期盼自己班的同學早點找到終點;另一邊,又在心裡暗自祈禱對面9班/16班的第一棒千萬再慢一點,可別讓我成了最後一個交接棒的!
第一個交接場地的景象,早就衝出去的田潼曦可不清楚。
沒有了顧青麗「活地圖」的異稟天賦加持,田潼曦陷入了迷茫,成了一隻沒頭蒼蠅,東一頭西一頭地在迷宮裡撞。
當然,和外班同學的表現別無二致,田潼曦的表現也算不上多丟人——毫無停歇地在迷宮裡折騰,至少能讓田潼曦保持清醒,不至於睏倦到直接找個角落睡大覺。
看台上的10班同學這時終於坐不住了。第一棒的顧青麗把他們的期望達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仿佛以為接下來的每一棒都會像顧青麗這樣順利。
然而,當看到屏幕上田潼曦在迷宮裡毫無章法地亂撞,嚷嚷聲此起彼伏:「求求了,你已經第三次走進這條死胡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