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班的複習節奏遠落後於其他班:別的班早已進入一輪複習,而10班不少同學還得從頭學起。
顧青麗是這類學生當中少數「脫離苦海」的,當初要不是高老師鼓勵他,讓她認識到「活地圖」也是一項稀有的本事,她也不會考慮當急救調度員,估計還和兩輩子都不愁吃穿的黃瑩瑩一起逛大街呢。
光靠學習成績,顧青麗大概能上本科線,卻未必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院校。
如果等到大學畢業後才開始奮鬥,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更大。
但如今,顧青麗已經領跑一大步,憑藉特殊能力在急救調度中心贏得了同事的認可。
現在的顧青麗,和早已在消防隊榮譽加身的范高謙一樣,都選擇繼續念個大學再正式入職。
他們心裡很清楚,哪怕如今已經小有成績,有一張高等教育文憑作為後盾,未來即使轉行也會多一分從容。
正如范高謙說過:「萬一以後訓狗子訓累了,換條路走,有文憑總歸要容易一些——未來岳父也能高看自己一眼!」
像他們這麼想的還有潘夢影。
她在小範圍內有了一些知名度,經紀公司也曾再三勸她:「雖然我們公司讓你邊讀書邊唱跳,可現在,你好不容易有了點名氣,要是再回去讀書,再想回到偶像行業,恐怕基本就是糊穿地心的命運。」
他說的倒也不假。何況,潘夢影根本不是什麼大明星,她只是一個初創偶像團體中稍微耀眼的一顆星罷了。
這樣的光環,在娛樂行業割韭菜一般的洪流面前,簡直脆弱得不堪一擊。
如果是曾經那個懦弱的潘夢影,或許還真的會為了這點蠅頭小利而動心。她曾長期遭受打壓式教育,壓抑得抬不起頭,遇到點什麼挫折,第一反應總是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
成為偶像,不僅能讓她實現財務自由,還可以迅速擺脫父母的束縛,對她來說曾經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誘惑。
但現在的潘夢影,已經不是那個懦弱無助的小女孩了。
住校期間,她與同樣不愛回家的秦添相處得格外多,潛移默化中,從自強的秦添身上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東西。
秦添那份對自由和獨立的堅持,讓她漸漸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果連一點基礎資本都沒有,僅憑逃離的衝動就去盲目追求所謂自由,那麼結果不過是從父母的控制中,跳入經紀公司給她精心設計的、更加深不見底的牢籠。
她很清楚,父母雖然控制欲強到近乎變態,甚至父親在怒火中燒時多次威脅要「打死這個不聽話的女兒」,但他們畢竟是她的父母,哪怕再憤怒,也總會在最後時刻保留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