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2 / 2)

那些文人竟然想要放棄漢字!要知道他大清入關之時,那些文人可是寧願殺頭也不願意放棄他們那些漢人習性的。

康熙不由望向天幕,心中生出了許多的茫然。

雖然清末距離他還有上百年,但他到底是無法做到死後哪管那洪水滔天。

他得做出改變,救華夏更是救大清以及滿人。

似乎終於是拿定了主意,他對著身旁的大太監梁九功道,「傳南懷仁,讓他著手研究這漢字注音的方式,朕要在天下推廣!」

姜宛展示完語文資料,見大家沒有再問那些奇怪的問題,長舒一口氣,她就說嘛這群人多半就是想考考她,怎麼可能有人連漢語拼音都不認識!

想到小學過後,還有初中的各個科目參考書,姜宛也不再多言,轉頭拿起了數學參考書。

「語文過了,自然就是數學,它和語文是我們教育中最最基礎的兩門學科。不過嘛,對於數學想必愛的人多,恨它的人更多。畢竟能學會的真是看一眼就能學會,學不會的真是怎麼都學不會。」

「當初我讀書時雖然談不上數學特別差,但是想要學好數學還是花了不少的功夫的,現在看見這些數字都還是覺得有些頭大。」

姜宛一邊吐槽,一邊對著鏡頭翻開數學書。

而天幕下的大多數人在見到展開的數學書後也瞬間腦子「嗡嗡嗡」了起來,為什麼又是一大堆奇怪的符號,這後世的文字改變那麼多嗎?

特別是朱元璋更是直接吐槽出聲,「對對對,就是這些奇怪的符號,剛才天幕掃過整個書店時,咱就去看過這本書,封面倒是花花綠綠甚是好看,結果咱想仔細看時發現一個字都看不懂。原來這竟叫作數學,這後世怎麼發明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唐貞觀,在經歷最初的迷惑後,李世民敏銳地察覺到這數學大概率就是他們如今的明算科。

唐朝的科舉並不像後世那般只設置四書五經,而是分為六科,即進士、明經、秀才、明法、明書、明算。

只是大多數學子都更加重視進士科,他給進士及第的學子們的官職也更加高些,明算科的學子們多半就是一個小官職打發了。

可依這姜宛的意思,明算竟那般重要嗎?這不就是平日裡算算帳嗎?怎麼可能比之治國之才還重要呢?

唯一能看得明白書上那些符號究竟是什麼的依舊是康熙。

康熙本人十分聰慧,再加上宮廷中有西方傳教士,在湯若望、南懷仁的教導下,他跟著學習了西方不少的科學知識。

別說這些簡單的數字,他甚至還學習過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巴蒂斯的《實用和理論幾何學》,甚至代數等等,他甚至還親自參與編撰了《三角形論》、《陳厚耀算書》。

因為康熙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甚至要求太子及各個皇子也要學習數學。哪怕政務繁忙,他偶爾也會去上書房為皇子們親自講解幾何原理。

但此時康熙的心卻更加涼了,這後世這般重視數學,將其列為基礎科目,想必是為後世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

而他明明已經探究到了寶山的冰山一角,卻從未重視過,讓大清硬生生錯過了這麼重大發展機會。

真是可笑!

第44章

數學的重要性

看了這麼久的天幕, 大部分人不再像之前那般無知。

特別是在見到後世的繁華後,部分人也有了些「自卑」,相信後世的做法肯定有其道理, 只是大部分人依舊理解不了這算學為什麼會成了所謂的基礎學科。

諸朝帝王都不是委屈自己的人, 有這樣的疑問自然直接在彈幕里開問。

【掌上明豬:算術為何那麼重要?除了管帳之外我實在是想不出算術用在哪。】

【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這算術不過是算算帳罷了,只需要部分人會就行了, 為何要教所有的人學呢?】

【開局一個碗:咱也是這麼想的。】

……

姜宛看著彈幕上的這些疑問, 雖意外但也不意外, 畢竟這群人之前問過了太多離譜的問題。=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海乙观影体]身为黑魔法觉醒人的我》 《雌鲸湾》 《罰紅妝》 [綜漫] 六眼與妖狐的兼容性報告 《重组家庭的你和哥哥们(第二人称兄弟夹心)》 重回九零吃瓜 我被地球舉報違建了 她們正當風華[快穿] [紅樓夢同人] 鳳姐重生招了贅婿 誰說我是來通關的[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