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2 / 2)

本來聽著姜宛講述《西遊記》故事的李世民心中還有些不虞,畢竟什麼妖怪、真經的都讓他很是費解。

直到聽到那最後一段話,李世民心情一下子舒坦了。

原來百姓是在懷念他們盛世大唐,還想讓他多活十年!

那沒事了,這樣的故事傳得越遠越好!

而其餘幾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李世民,雖然知道加十年壽數只是那小說的杜撰,當不得真。

但這足以體現出後世編撰小說之人對李世民的推崇,畢竟誰都不會想要一個昏君多活數年,只會希望他死得越早越好。

特別是自認自己比其餘所有皇帝都強上幾分的嬴政和劉徹,他們之前從天幕中就知道那唐太宗頗受後世推崇,是儒家士大夫心中的聖君。

但他們總覺得是那些酸儒們見識短淺,那李世民那般善於納諫也不過是沽名釣譽搏士大夫口中的名聲罷了。

然而如今聽見後世百姓竟然也那麼懷念李世民,他們頓時心中都有些吃味。

可惡,百姓怎麼不為他們續上一些壽數呢!

這李世民真待百姓那般好?以至於後世幾百年老百姓都對他念念不忘?

天幕下,此時身在玉華寺翻譯經書的玄奘望向天幕,久久不能出神。

相較於大慈恩寺的金碧輝煌,玉華寺可謂是十分破敗。

玄奘之所以會在這,當然是為了避禍。

他一介出家人其實對政治鬥爭並不感興趣,一心只想翻譯經書,但人身在局中卻早已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

他剛回國時,太宗便多次勸他還俗入朝為官。

但好在太宗還算通情達理,他拒絕過幾次後便只讓他將自己遊歷西域時見到的各國風土人情記錄下來,而後太宗便依言修建大慈恩寺讓他翻譯佛經。

只可惜他還算平靜的生活隨著太宗去世,高宗登基通通化為了雲煙。

他不想參與新皇和舊臣之間的政治鬥爭,但是因為他在百姓之中的影響力,新皇卻是並不願意放過他。

高宗表面上說是倚重他要將他帶在身邊,但他雖然愚鈍卻也知道這是在防備著他。

所以直到長孫無忌自殺後,他請求養老回玉華寺翻譯經書的奏摺才終於被批覆。

只是此次翻譯經書卻是終究不再似以往了,門庭冷落也就罷了,還有弟子開始懷疑他翻譯的內容。

他並不是乾綱獨斷聽不得弟子意見的人,但有時卻又難免生出些疑惑來,為什麼人總是要被俗世所絆。

他千辛萬苦去天竺求取真經,似乎連自己都度化不了,百姓真的會信他嗎?

然而此刻他看著天幕上後世為自己所立的高大塑像,心中所有的疑惑都瞬間解了開來。

俗世牽絆只是一時的,時間和歷史終究會記載下他所做的一切。

姜宛講完《西遊記》,就又趕忙回到真實的歷史。

「其實大雁塔內部還是有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的,比如有太宗李世民所著《三藏聖教序》和高宗李治所著《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由褚遂良所書刻成的石碑,有當年唐朝進士高中後提名的石碑,還有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對了,據說大雁塔下面還藏著地宮,裡面藏有玄奘法師當年帶回來的珍寶和佛家所供奉的佛經、佛像、舍利等寶物。當然這些都還沒找到,但專家通過探測發現大慈恩寺下面是應該有一個地宮的。當然按照現在的文物保護規定,我有生之年估計看不到主動開挖了。」

「除了客觀的基礎條件之外,大家之所以喜歡唐還因為它應當是華夏曾經在世界上最輝煌的朝代。秦漢塑造了華夏的筋骨,唐將華夏帶向了巔峰。」

「彼時的長安不僅是大唐的都城,還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吸引了大量國際商旅、學者,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國際化的大都市。」

「而在初唐之時,大唐對外作戰往往以少勝多,還發生在大唐國土以外,戰爭並不消耗國力反倒還能發上一筆戰爭財。再加上當時從皇室到普通百姓風氣都很是開放,完全沒有什麼文字獄亂七八糟的,百姓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李唐皇室內部還是紛爭不斷的,但多虧李二帶的好頭,政變幾乎都發生在皇室內部,死的都是達官顯貴,跟普通百姓也沒多大關係。百姓第二天醒來發現皇帝換人坐了也就坐了,只要不影響自己生活就行。」=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她們正當風華[快穿] [紅樓夢同人] 鳳姐重生招了贅婿 誰說我是來通關的[無限] 擁有富江體質後選秀出道了 手撕系統,在線改命[快穿] 傲娇攻他暗恋成真了 惊悚神祇 假少爷他柔弱可妻 囚她不得gl 側寫師翻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