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晴点点头,“上次她住院,其实就是因为忙着给猫舍搞活动,才累病了。”
她这么一说,何辛也想起来了。
这件事她也有印象,那会儿她和宋凌刚熟悉,听说宋凌住院了,还去医院看望过一次。
好家伙,原来还是有“前科”的,怪不得郑晴看起来这么担心。
“别担心,回头我找她说说。”
“嗯。”
何辛想了想,又对郑晴嘱咐道:
“虽然这话现在不该我说,但你们也是一样,如果驿站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就推掉一些,天大的事儿也没自己身体重要。”
郑晴摇摇头,说道:
“我们都还好,宋姐她就是卷自己,不会影响到我们。”
“不过,”她也给何辛透了个底,“我也觉得,咱们这业务拓展得确实太快了,各种事情越来越多,现在的人手是有些……不太够。”
何辛惊讶道:“既然如此,为啥不赶紧招人?”
她看了下最近驿站的事务安排,不由眉间一跳:
好家伙,除了两个专职裁缝的老师,驿站一共就四个人,还要分白班晚班。
阳光小站基本不能离人,其他几个区域也要有人时不时看着,每周安排的活动还这么密集,这么多活儿谁干得完啊?!!
这样下去,驿站的运作是要出问题的。
……
何辛给宋凌发了个消息,约在了四季咖啡馆,点了份奶油培根意面和咖啡,就坐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饿,实在是太饿了。
今天一天下来,她大概跑了十来家书店,有近的有远的,把电动车都骑得没电了,最后是半路推着回来的,可想而知走了多少路。
可惜,即使这么努力,也还是没能如想象中的那样,帮沈檬把书推荐出去。
何辛看了一眼进展缓慢的进度条,冥思苦想起来:
她对图书这个行业实在是不怎么了解,但也知道,很多时候一件商品之所以火起来,不仅靠其本身的质量,在这个网络时代,更多靠的是营销的力量。
她这么想着,一边叉起面条往嘴里塞,一边拿着手机,打开了杨真的微信,看了下她发给自己的关于《盛夏的你》的具体营销方案。
目前,出版社的第一批赠书已经到位,豆角网的一些网友,以及小粉书的几个读书博主都收到了书。
但因为出版社经费有限,只赠书没给广告费,所以对方还没开始推荐。
豆角网的点评是陆续有了一些,但评分太少,并不具有可信度。
出版社官方的公众号倒是出了一篇专题推荐的文章,质量也不错,极有可能是杨真亲自操刀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