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饒與靈也都聽懂了左時寒的意思,祝饒加快車速,不過半個小時就開到了左家祠堂所在的村落。
那是座頗為偏僻的小村莊,挨著一條公路,村裡的小道不宜通車。祝饒找了塊空地將車停下後,二鬼一人下車步行進村。
他們趕往梁光河時是深夜,抵達這座名叫承義的小村子時天已然蒙蒙亮。這會兒不是農忙時節,村民起得也晚,一路走去不見其他行人。村莊也格外安靜,聽到最多的便是自己鞋底踩在凹凸不平的地上發出的聲音。
只有四十來戶人的村莊,從南走到北也就花個十幾分鐘。左時寒等人一直走到村子最深處,才終於看見一個背著鋤頭打算進山的大爺。
祝饒上前叫住了人,聽聞他們的來意,大爺臉上露出遲疑神色,有些懷疑地看著眼前三人。
一個成年男人,一個少年,一個小孩,這搭配看上去著實奇怪。大概是看他們面相不像壞人,大爺最後還是說道:「你說左家的祠堂啊,它不建在村里,建在後山。我剛好要去後山挖點春筍,能路過那裡,你們要是不介意的話,可以跟著我走。」
幾人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連成一串跟在大爺身後。山路崎嶇難行,窄得只容一人通過,左時寒抓著祝饒伸到後面的手走在他身後,聽祝饒與大爺閒聊。
說是閒聊,其實是乘機套話。
祝饒問道:「怎麼把祠堂建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後人去祭拜不是很不方便?」
大爺說道:「姓左的那家人住在這裡的時候,他們住的地方也偏僻得很。我聽我娘說一兩百年前他們就遷到這了,住了這麼多年還像外人一樣。」
祝饒道:「他們原來不是這裡人啊?」
大爺點點頭:「是啊,原來就不是這裡人,帶著祠堂一起遷到了這裡。二三十年前那家最後一個女人帶著孩子搬走了,不過祠堂沒有一併遷走,就這麼在山裡立著,也沒見那家裡的小孩長大後回來看過幾回。」
祝饒睜著眼睛說瞎話:「實不相瞞,我們是看到舊報紙里的一篇報告後很感興趣才找到這裡來的。您說的那女人是不是叫許安琴?我在報紙里看到了她的名字。」
「許安琴?好像是這個名字。」大爺撓了撓頭,聽到祝饒這一番話後,他對他們的懷疑倒是又打消了一些,「那次採訪我還有點印象。那左家可真奇怪,明明家裡沒幾個口人,卻能搭出座祠堂來。我偷偷透過門縫看過幾眼,一堆牌位和骨灰罈子擺開,整得像模像樣的。不過那裡面給人感覺陰氣森森的,我看過幾次後就不敢看了。」
祝饒捕捉到了重點:「骨灰罈子?」
「是啊。」大爺點了點頭,「早幾十年我們村里還有不少土葬的,左家倒是一直火化。也不在外面專門找塊地建個碑把骨灰埋了,全就擺在祠堂裡頭……我上回見到許安琴那娃,還是他回來送他娘的骨灰!」
祝饒回頭看向左時寒。
左時寒輕輕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