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來往的車輛不多,路上的行人也很少,冬天這個點出門的,大部分都是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中學生,大概率還是高三的。
林清竹回憶起自己高三的時候也是這樣,她是美術生,十二月份美術聯考完,回學校上文化課的那段日子就跟這些孩子一樣。
大冬天,天還沒亮就得起床,簡單洗漱後坐車去學校,在學校門口的早餐攤買早飯,三明治、壽司、手抓餅、煎餅果子這些,選擇性很多,還便宜又好吃。
學校規定不讓帶吃的進,但學生們自有應對方法,把早餐裝進書包,或是外面罩個黑色塑膠袋偷偷帶進去,進教室後再拿出來,邊背書邊吃。
時間緊迫,高三的學生基本都這麼幹。等早自習結束,班主任進教室時往往都是皺著眉頭讓人趕緊把窗戶打開,吹風散味。
藝術班的同學跟普通文化生不一樣,高三上學期全部在校外的培訓機構集訓,文化課基本沒學,比文化生少了半年的複習時間。
那半年落下的功課都要在短時間內抓起來,文科生想抓進度,除了背書,就是刷題,背書背得嗓子發炎,刷題刷到手指抽筋。
困了靠咖啡,累了靠強撐。
或是自我催眠:我不累,精神倍兒好。
老師還會鼓勵你:高三玩的就是拼命。
林清竹想考的渝美校考時間在三月初或是三月中旬,四月份才出成績,真正能靜下心來複習文化課的時間不到一百天。
古詩、單詞、文綜,需要背的知識點太多了,走路吃飯嘴裡都念念有詞。
那時她每天兩點睡,六點起。除了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其餘全在背書刷題,有時連做夢說的夢話都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或是分析選擇題:A不符合史實,B不符合題意,C正確但材料未體現,答案選D。
林清竹不算天賦型選手,靠的都是後天努力。所幸功夫沒白費,高考成績還不錯,文化全市一百二十一名,美術聯考全市第二。
校考成績也不錯,拿到了三所美院的合格證。
她最後以專業第一,文化第三的成績考進八大美院之一的渝美油畫系。
渝美很漂亮,環境優美,學術氛圍也很好。可惜林清竹大一讀完就退學出國了,沒徹底感受完國內的大學生活。
她大一那年最開心的,就是每次去隔壁渝大找梁成舟,渝美有兩個校區,油畫系在大學城的新校區,渝大也在大學城,兩座學校離得很近。
梁成舟比林清竹大三歲。
2013年,梁成舟大一,林清竹高一。
2016年,林清竹大一,梁成舟大四。
梁成舟大三大四那兩年都很忙,忙著開工作室,弄保研材料,進夏令營,競賽,還有各種考試和寫畢業論文。
他有很多事情,但她跟他幾乎每周都會見面,一起吃飯,聊天,喝酒,熬夜,周末還會一起回家。
林清竹那時天真的以為,梁成舟也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