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
蜀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喃喃念著這兩句詩,劉備再次潸然淚下。
「大哥,我們定能重新光復漢室!」關羽一旁安慰道。
「是啊,大哥,二哥說得對!」張飛附和。
諸葛亮眉間則帶著一股憂慮。
魏國。
曹操慢條斯理地拔出佩劍,喝道:「好詩!」
但是國破山河在不會發生我魏國里!
東吳。
周瑜一邊飲酒一邊念著天幕上的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孫權一旁看著天幕不知在想什麼。
晉朝。
司馬炎有些著急,怎麼一個我晉朝的人都沒有?難道我晉代一個人才都沒有?不可能吧。
隋朝。
「不知這個唐是什麼時候的朝代?前面那個顏真卿也是唐的,這個唐倒是人才出眾啊!」楊堅對獨孤皇后道。
「陛下不急,我朝的人才還沒出現呢。」
楊堅不語,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唐朝。
李世民一開始看到唐很高興,結果那首詩一下子給他打擊得差點坐不住。
「國破山河在?我大唐已經國破了?烽火連三月……竟是戰爭不斷嗎?」李世民覺得有點頭暈。
這大唐後面的皇帝是怎麼當的?一個個都是廢物嗎!先是個安史之亂,現在又是國破山河在,這叫他情何以堪?
「高明啊。」李世民看向李承乾:「子孫後代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你明白嗎!」
李承乾羞愧地站起來:「兒臣知道了。」
難道是他以後的教育出了問題導致大唐的衰落?
那他怎麼對得起阿耶?
宋朝。
趙匡胤點點頭:「杜工部確實大才。」入選後世人學習的課本實至名歸。
不知道那位蘇東坡的詩有沒有入選課本?想來應該是有的,天幕上可是念了的,要不然也沒見念其他人的詩啊。
元朝。
「杜甫……前朝是有這麼一個人。什麼詩?後世人這麼喜歡詩?」忽必烈想到當今朝堂上蒙人和漢人的紛爭就頭大。
阿合馬眯著眼睛,不過一介文人罷了,詩被後世學習又怎樣?活著的時候還不是窮困潦倒,顛沛流離?!
所以有什麼好羨慕的!
真金自小就受到儒臣教導的漢文化,因而對杜甫之名也是如雷貫耳,後世人記得杜甫倒也不奇怪。
明朝。
「杜甫啊。」朱元璋意味不明地拉長了聲音,看向朱標:「標兒,文人自來傲氣,你若禮遇他,他便得寸進尺。你若冷落他,他便說你不識忠奸。且文人的嘴比那將軍的刀還要厲害。所以你對待文人的態度一定要慎重。」
「父皇,兒臣明白。」
清朝。
康熙垂眸想著不知道抽到大清的人會是什麼問題?
乾隆倒是自信滿滿的樣子,他篤定必定會抽到自己,要知道現在距離後世也就兩百多年而已。
後世畢竟還是我愛新覺羅的子孫當皇帝,朕身為他的老祖宗,自然是被抽到的人。
自個想完一圈,乾隆便召集眾位大臣商議要問些什麼。
至於沒抽中,那完全不在他的念頭裡。
看著天幕上的杜甫,眾多讀書人再次確定人生的目標不只有科考這件事情了。
看看杜甫,那叫一個落魄,但是詩寫得好啊!
看看多久了,後世人都記得他,學的課文還有他的詩!
這不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名垂千古是什麼!
第22章 排排坐看熱鬧
「第六位,宋朝高懷德。」周瑾玉話音未落,趙匡胤激動得站起來:「藏用!」
「臣在。」高懷德站出來,向天幕行禮:「末將見過周姑娘。」
趙普急忙上前:「陛下,看看高將軍問些什麼合適呢?」
高懷德也向周瑾玉表示稍等。
周瑾玉理解地點點頭,心裡卻在嘀咕:宋朝啊……他們要是問宋代的歷史的話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
趙匡胤腦子裡瞬間閃過無數個問題,什麼都想要問,但又不知從何問起。
想到燕雲十六州,趙匡胤咬咬牙,讓高懷德問大宋將來是否收回了燕雲十六州?
高懷德一喜,他本就是將軍,對與至今未收回的燕雲十六州也是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