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奪取九大城門,完全控制了北平。】
【這座城市成為了朱棣霸業的起點。】
【朱棣打著「誅齊黃,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改寫華國歷史走向的靖難之役爆發了。】
朱元璋雙手捂臉,又是一聲沉重的嘆息。
朱標沉默又無措地看著他。
眾臣們安靜之餘都暗暗打量著小朱棣,小朱棣雖然不安,但還是挺直了背脊,大帝!他可不能辜負這兩個字!
唐朝。
李世民緊盯著天幕,這永樂大帝明顯是後人對這個藩王的讚譽,這麼說來這個藩王最後是成功了的。
然而他的王位得來的並不名正言順啊,皇帝是絕對的正統的繼承人,難道後世並不在意這個嗎?
宋朝。
趙匡胤不屑:什麼大帝,不過是謀權篡位的亂臣賊子罷了!
想到趙光義後面的事情,趙匡胤又是一陣窒息,現在趙光義已經死去,那麼未來的歷史是不是也被改寫了呢?
應該不會再有那喪權辱國的靖康之恥了吧。
元朝。
忽必烈眯起眼睛:這是個狠角色啊,好在不是我大元的對手。
阿合馬悄悄打了個哈欠,這是多久未來的朝代了?再怎麼樣也影響不了現在的他。
真金目光炯炯地看著天幕,這個大帝真的很了不起啊,八百士兵就敢和朝廷的正規軍隊死磕!
【朱棣的處境比起起兵前更加危險,歷史上的藩王作亂無一成功,但他是華國歷史上唯一的藩王造反成功的。】
一句話成功讓各朝代的帝王大喜,而蠢蠢欲動的藩王們立即泄了氣,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那還造反什麼?
接著舞!接著奏樂啊!
嬴政沉思:能夠成為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這個永樂大帝的實力寡人要好好看看,看他是如何成功的!
【朱棣的地盤只有北平極其周邊一帶,西面是山西朝廷軍,東面是遼東朝廷軍,朱棣夾在當中,一沒天險,二沒要塞,屬於挨打的方面。】
【而朱允炆坐擁幾乎整個大明,且還是合法登基的皇帝,有著百官和百姓效忠。能夠調動海量的兵力和後勤資源。】
【而朱棣要打贏這場戰爭,就需要具備名將的實力。】
秦朝。
名將的實力?白髮蒼蒼的王翦眯起眼睛,照這樣的條件這個藩王確實需要極強的實力。
蒙毅兩眼放光,他要看看這個藩王是如何絕地反擊的!
漢朝。
劉邦看向韓信:「愛卿你如何看?這個藩王要如何才能造反成功?」
韓信沉默了下,心裡不由得多想了一句:陛下,你不是在點我吧……
武帝時期。
好戰的劉徹激動得站起來:「仲卿,你來看看這輿圖,這是幽雲一帶,果然是我們後世的王朝!」
衛青看著被兩面夾擊的藩王屬地,心潮澎湃,如果是他他會怎麼做呢?
三國時期。
眾人看著天幕默默無言,說起來,他們也算是漢室的藩王呢……
晉隋兩朝拉著各自的武將在一旁分析討論。
唐朝。
李世民看向他的武將,剛想問什麼,就看見那群武將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起來。
程咬金大嗓門嚷嚷:「名將的實力?我們在座的哪一個不是名將?」
秦瓊搖搖頭:「一山自有一山高,不可狂妄自大。」
「你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個的威風!」程咬金不滿地說。
尉遲恭沒說話,只是看著天幕心裡暗自分析。
宋朝。
趙匡胤本就是武將出身,自然也看出了這個藩王的艱難局勢。
心裡又犯了嘀咕:重文輕武不對,但是武將權勢太多也是心腹大患啊……
元朝。
忽必烈感興趣站起來:有意思。
他轉過頭對真金道:「太子如果是你,你要如何圖為?」
真金急忙站起來羞愧道:「回父汗,兒臣未曾想到。」
「哼。」忽必烈不滿地道:「你不要在那幾個儒臣的教導下忘記了我們蒙人是在馬背上奪取天下的!」
「兒臣不敢。」
清朝。
「名將?」康熙看向遠處:「我大清帝國哪一個武將不是名將!」=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