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南北水資源極度不均勻,為了打破這種不均衡的水資源分布,就要以人力再造江河。】
此言一出,各朝君臣們和百姓們臉色都驟然變色。
人工挖的運河就意味著朝廷大筆的國庫開支,意味著需要徵集大量的百姓來服徭役,而這又會有多少人 死去?
過重的徭役又往往伴隨著百姓的暴動,當朝政權被推翻的可能性……
後世的朝廷難道不考慮這些事情嗎?
他們當然知道開通運河的巨大好處,但是這好處附帶的危害也太大了。
一個不慎朝廷就被百姓推翻了。
百姓們想起徭役個個臉色蒼白,後世那樣的國家居然還有徭役?
可是看周姑娘的樣子又不太像。
或許後世的徭役和現在的不一樣?
後世居然還在秦嶺下面挖了隧洞來輸水?這是怎麼做到的!
他們挖的時候不會遇到塌方嗎!
各朝君臣們嘖嘖稱讚:居然能將漢江水通過隧洞來調往人口密集的關中平原!
如此一來,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是不是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太偉大了不起了!
還有將黃河水穿越荒漠,讓沙漠變成綠洲的工程!!
這是黃河啊!這道頻繁決口和改道的河流居然還可以如此利用的嗎?
有些人忍不住哭了起來,為現在泛濫的黃河,為後世讓沙漠變成綠洲的黃河……
【然而即使這樣,當代華國最壯觀的「人造江河」還未登場,這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
眾人再次倒抽一口冷氣,是他們理解的那個南,那個北嗎!
潘季馴激動得全身顫抖:南水北調!
多麼偉大的想法!多麼宏大的工程!這一旦建成那將能養活多少個北方的城市啊!
潘季馴眼含熱淚,向天幕恭敬地行禮:在下何其有幸能目睹後世如此偉大的水利工程,此生再無遺憾。
君臣們瞠目結舌,原以為人工挖那麼多的人造運河已經後世最龐大的工程了,卻沒想到居然還有!!
南水北調,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蘊藏了多少驚世駭俗的技術,又體現了後世多麼強大的執行能力,帝王們搖頭,這個他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如果要做,後果肯定是天怨人怒,王朝壓根就承擔不起。
忽必烈在震撼之餘想到一件事:這就是後世沒有皇帝的好處嗎……
第113章 黃河治理
看完視頻,潘季馴久久不能平靜。
周瑾玉又找了找視頻,要說在古代決口和改道最頻繁的當屬黃河了。
看看現在的黃河又是怎麼樣的。
「潘老先生,我再給你放黃河現在的情況吧,看看對你有沒有用。」
潘季馴很感激:「多謝周姑娘。」
周瑾玉擺手:「不謝,不謝。其實我就是動動手放個視頻而已。」
其他王朝也激動起來,嚴格來說,黃河流經的地方都是重要的城市甚至是都城。
而黃河的每一次決口和泛濫都直接影響到他們政權的穩固。
趙匡胤更是一疊聲叫人一定要認真記錄下來。
黃河邊的百姓們更是難掩激動。
【黃河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黃河攜帶黃土高原泥沙,在河南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黃河帶來 的泥沙在淮河、海河共同作用下形成華北平原。】
【四千年前,華夏三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黃河流域繁衍,13朝古都長安、洛陽,8朝開封,7朝安陽行政中心都在黃河。】
青藏高原!嬴政一臉的嚮往,那就是遙遠的羌人部落吧。
高原的意思是那邊的地勢極高?
那如果我大秦的士兵到了那邊會不會不適應,如果不適應的話戰鬥力必然下降。
這樣的話都不用打,自己就損兵折將了。
嬴政暗道了聲可惜。
劉邦也看著青藏高原那塊地方眼睛發亮,好大的地盤!好廣袤的土地!好想要!
但是也知道目前實力不允許。
劉徹雖然眼饞但也知道征服這地不現實,只能自我安慰:反正在後世這就是大漢子孫的地盤!約等於祖宗也有了~~
李世民:「看看!看看!!長安是13朝古都!所以後世人到底為什麼不把它作為都城?」
趙匡胤:「開封!!我的大開封!」
忽必烈:「中原地區真的是得天獨厚。」
【然而,黃河下游有記載的決堤1593次,平均每3年必決堤一次,且有八次重要的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