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2 / 2)

【黃河每次改道,百姓生活無以為繼,起義四起,王朝根基動搖。】

【歷代善治國者都必先治水,所謂「黃河寧,天下平。」】

百姓們神色苦澀,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誰願意如此呢?

有人注意到了地圖上黃河泛濫的位置卻繞開了一個位置,奇道:「那是什麼地方?洪水居然沒有泛濫到那個位置?」

有走南闖北的商戶仔細一看,一拍手:「那是泰山所處的位置!」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是泰山!

泰山周圍的百姓們更是挺直了腰杆:這可是我們的神山,只要泰山在,洪水就不會有!

泰安山,則四海皆安!!

【華國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五個在黃河中流,黃河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潘季馴猛地站起來,這就是黃河頻繁決堤泛濫的原因?

沙漠,沙地,黃土高原,黃河每流經一個地方就會裹挾這大量的泥沙,泥沙一次又一次的沉積,河床漸漸地越來越高,慢慢地,便形成了一條地上河!

水量一大,河水很容易就決堤泛濫!!

果然,治理黃河的根本就是泥沙的問題。

用人力去挖顯然是不現實的,後世又是怎麼樣處理的呢?

潘季馴眼睛一眨不眨。

【黃河上建起了三門峽水利工程,但是工程僅僅使用一年半,水庫中已經淤積泥沙15.3億噸。】

【泥沙在渭河河口形成攔門沙,渭河下游兩岸被淹,土地鹽鹼化。緊接著,還出現了黃河倒灌,嚴重威脅著關中平原。】

潘季馴嘆息,看來黃河的泥沙不能一味的攔截。

嬴政皺著眉,黃河倒灌,會導致渭河水上漲,咸陽岌岌可危。

【後面,三門峽下游又修建了小浪底工程,這次充分汲取三門峽工程的經驗教訓,小浪底保證下游防洪,減淤的前提下,還可以調節 徑流,小浪底使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

【黃河上游同樣修建著許多的水利工程,這就形成了下游排沙泄洪,上游調節流量、蓄水,水利工程體系協調運行。】

潘季馴臉色發白,如此之多的水利工程!

以現如今的條件,根本就不可能做成。

各個王朝也是紛紛搖頭:做不了!

哪怕是知道了黃河泛濫決堤的原因,但是像後世這樣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做不到的。

就算就舉國之力決定去建,材料是什麼?後世那些堅實的堤壩就不可能是泥巴!

退一萬步說,材料有了,誰去修?

征萬民去修建嗎?

只怕還沒建好王朝就被推翻了。

百姓們面無人色,萬一當今聖上看得一個心潮澎湃,突然就下令征徭役來建水利工程可怎麼辦!!

諸葛亮深思:後世的水利工程得以一個個的建設,是否說明了朝廷的財政寬裕,而且有上面的全力支持,下級官員才能放心去做。

而且,後世必定不會是征徭役。

是不是花錢請的僱工呢?如果出錢那就說得過去了。

不會有人為此造反,畢竟普通百姓誰不是為了碎銀幾兩而奔波呢。

有的錢賺,為何要去冒那殺頭的風險?

最重要的一點,整個社會必定發展到了某一個技術發達的程度!可以輕而易舉地去建造這些大型的,在他們看起來不可完成的工程!

那麼現在,無論哪一點都不具備。

哎……諸葛亮長嘆一聲無言。

【除了黃河上修建水利工程,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效的控制了黃土高原泥沙的流失。】

潘季馴眼睛亮了:種樹!防止泥沙流失的方法居然是種樹!

竟然如此簡單嗎?

而且這個是他們現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其他王朝也高興起來:種樹!可以,他們可以的!

但是百姓們卻沒有笑容。

種樹?別說種樹了,他們甚至還要砍樹!

不砍樹如何開墾荒田?不他們哪來的糧食?

不光沒有糧食,甚至連朝廷的那些苛捐雜稅都交不起!

交不起怎麼辦?賣兒賣女嗎?

還有,不砍樹他們去哪裡找代替木材的燃料?

這是讓他們夏天餓死,冬天都凍死嗎?=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大唐傀儡醫 當我死在他眼前 和失憶竹馬先談後愛了 他怎麼可能不愛我 裁緣 竹衣 我的神秘拍檔 寫故事的箏 橫衝直撞 如果我先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