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是農民的朱元璋手無力地捂住了眼睛,農民起義……
他是最熟悉不過這個起義了。
這力量足可席捲撕裂整個大明!
長孫無忌想到:幾乎每一個王朝的末期都是民間起義遍布,最後歸於有實力的世家大族所有。
新的王朝便誕生了。
可是後世的簡歷似乎與一半的新王朝建立不一樣,他們沒有皇帝。
並且不僅僅是沒有皇帝這麼簡單,更深層次的東西天幕卻沒講。
是怕泄露天機嗎?
【後期,崇禎皇帝為節省開支對驛站進行裁剪,一名叫李自成的士兵便失去了生計。】
朱標一個咯噔:特意說出的人名——
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將在歷史中出現並被 後世人所記得。
莫非他說推翻大明的人?
不,明之後是清,這個人縱然不是開國之君,也是至關緊要的人物。
【與此同時,皇太極率領十萬清軍南下入關,被袁崇煥擊退。】
「好!」朱元璋大叫一聲。
眾大臣被這一聲好叫的放鬆了點,但一想到這是大明末期,神經又繃緊了。
這袁崇煥不會步了岳飛的後塵吧……
不,不應該的,從前面的事情來看,這個崇禎皇帝還是很不錯的,和趙構之流不一樣。
康熙神情悠閒,跟身邊的人說道:「祖父英勇。」
身邊的人急忙連連奉承。
【然而好景不長,袁崇煥被皇太極使反間計陷害入獄,崇禎皇帝將其凌遲處死。】
朱元璋目眥欲裂。
朱標一臉空白。
眾大臣:「……」
心中紛紛暗自搖頭,明明前面都做得挺好,怎麼就信了敵人的反間計?
這個時候殺能打仗的武將,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嗎!
朱標看見臉色煞白的朱元璋急忙勸道:「父皇,別想這麼多了,這不是我們能干涉的。」
朱元璋沒說話,臉上有些頹喪。
大臣們一聲不吭。
趙匡胤突然有點子暗爽:終於有一個和趙構差不多的亡國之君了!
這樣子大宋後期也不至於被後世人罵得如此悽慘了吧。
都是殺掉有功績能抗敵的武將,同樣半斤八兩。
【緊接著,闖王高迎祥攜李自成等起義軍攻破了中都鳳陽,焚毀明朝祖陵。】
「亂臣賊子豈敢!!」朱元璋瞬間破防。
起義就起義吧,燒毀別人的祖墳叫什麼事?
種損陰德的事情你們怎麼做得下去!!
朱標再次安慰並喊太醫。
太醫苦著臉:把自己氣到了大夫也沒法啊——
其他王朝:哦豁——
真慘,要是留到後世,至少還能保存下來,後人還給建個博物館呢。
這在亂世之中被毀真是冤啊。
康熙搖頭:這些亂黨就是沒有大局觀。
其他帝王們:……
糟了!
光想著不要後世人挖墳,其實挖得最狠的就是他們這個時代的人!
後世人家好歹不是為了一己私慾,而且挖出來的東西都有好好珍藏,甚至還建各種博物館。
這麼看來還是後世人好,以後挖墳就挖墳吧,總比便宜那些亂黨的就好!
朱標:李自成……
起義軍,難怪能在歷史上留名。
【1636年,高迎祥被俘虜,李自成便成了新的闖王。】
【在剿滅起義軍的問題上,多疑的崇禎帝屢次換將領,導致李自成一次又一次逃過剿滅。】
武將們:好嘛——
行軍打仗最忌諱的事情這個皇帝做了不止一次——
這個國亡得真不冤。
【後來,李自成被洪承疇擊敗,僅剩十多騎逃入山中。同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清軍入關,京城告急。】
清朝王公貴族們:喲嚯,都是熟悉的老祖宗呢。
康熙面色莫名,頭一次看到後世人說這段歷史,並沒有偏向哪一邊,而是客觀地講述。
對皇祖父等人都是直呼其名,再次感受到大清真是亡了。
趙匡胤盼著這個崇禎帝再做出點超過趙構的奇葩事情,被後世人唾罵決不能只有趙家子弟一個!
忽必烈:好嘛,又是一個王朝的更替輪迴。
【崇禎急調洪承疇,孫傳庭支援京城。明軍和清軍交戰五十七陣,皆慘敗。】
其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