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確實有不少港城人移民到加拿大,當地一些加拿大人對這些新移民頗多怨言。港城電視台也曾報導過,抱怨的內容五花八門,比如港人喜歡門牌號帶「八」,連續兩家港城人,都喜歡八,門牌一個變成08,一個就是18,當地人認為這破壞了社區編號的連貫性。總之,在某些人眼中,仿佛港人做什麼都是錯的。
岳寧心裡明白,那些打算移民的人還是會選擇移民。今天在拍攝現場,自己在港城又頗具影響力,讓這個話題在港城引發討論也不錯。
於是,岳寧開口問道:「嗨,哥們!你們說什麼呢?」
她這一問,眾人的目光都聚焦過來。加拿大的兩位廚師看著岳寧,岳寧看向其中一位問道:「我覺得血鴨很好吃,您有疑問?」
隨後她又看向另一位:「什麼叫港城人什麼都吃?」
其中一位被問得臉色一沉,說道:「港城人確實什麼都吃。最近來溫哥華的那些港城人,飲食習慣很奇怪,居然還吃蛇。我有什麼說錯嗎?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岳寧神色坦然,回應道:「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多元,飲食豐富正是其魅力所在。作為廚師,您應該知道你們國家因紐特族人的醃海雀醬吧?如果不知道,建議您去研究一下,畢竟這是你們國家的特色食物。要是您知道,就該明白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美食。我記得加拿大在1971年就把『多元文化主義』當作基本國策,甚至視為立國之本。在其他地方,尊重多元文化是一種道德要求,但在加拿大,這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
這個海雀醬是因紐特族人也就是愛斯基摩人的特色美食。
因紐特族人掏空海豹的所有內臟,把海鳥直接塞進海豹肚子裡,海鳥不洗,也不拔羽毛、不取內臟,沒有任何調味料。海豹肚子裡填滿海鳥之後,縫上,埋進土裡,讓它進行長達三年的發酵。
三年之後,海鳥的內臟發酵成了醬汁,但是其外殼和羽毛仍然保持完好,這個醬汁就是海雀醬。
岳寧看著兩人,主持人是法國人,他聽明白了,因為岳寧愛吃他們法國的血鴨,被這兩個加拿大人給背後說壞話了。
他立馬把話筒送到一個加拿大廚面前:「亨利大廚,你能跟大家說一下岳大廚說的海雀醬是什麼樣的一道特色美食嗎?」
這位大廚的臉色不好看,憋了半天說:「我不知道。」
主持人把話筒遞到岳寧的嘴邊:「岳大廚,你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海雀醬的做法嗎?」
「這是一種加拿大北方的食物,是一種發酵汁……」岳寧細緻地描述了海雀汁的製作方法,「這種海雀醬是因紐特人招待貴客的美食。第一次聽到的人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可在中國南方和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有一種調味品,叫魚露。就是用海魚發酵而成釀出的鮮味汁。再比如,我們想一下紅酒釀造中要加入牛血。如果不是這個工藝普遍被使用,第一次聽說的人,是不是會覺得很奇怪?血鴨在你看來不能接受。在法國和中國的湖南,那就是美味。當然中國的血鴨做法和這個法國的血鴨不一樣。」
兩個加拿大廚師原本只是隨口抱怨,並無詆毀法餐泰斗之意,純粹是近期港城人大量湧入溫哥華,引發當地部分人的反感,聽說岳寧是港城人,便嫌棄地說了幾句。
沒想到岳寧如此伶牙俐齒,不僅毫不退縮,還將話題扯到因紐特人身上,關聯到多元化主義,甚至還提到了血鴨。現場法餐大廚占了一半,他們聽到這番言論,難免覺得這兩人是在詆毀血鴨。
岳寧的一番話卻讓皮埃爾大廚十分認同,他帶頭鼓掌,其他大廚也跟著鼓掌。
皮埃爾說道:「岳大廚說得很對,作為廚師,當我們遇到不熟悉的菜品,首先應抱著理解的態度,而非懷疑。美食是一種文化,每道菜背後都承載著它的文化根源。」
他看向岳寧問道:「岳大廚,你多次提到中國也有血鴨,我現在十分好奇,中國的血鴨究竟是什麼樣的?」
岳寧便向他介紹起中國血鴨的製作方式。皮埃爾通過翻譯了解製作過程後,發現雙方的血鴨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很大差異。
皮埃爾大廚聽得入神,不時點頭稱讚。他感慨道:「岳大廚,我很想嘗嘗你做的血鴨。你什麼時候回港城?」
「我明天中午的飛機。」岳寧答道。
「這麼著急嗎?」皮埃爾有些驚訝。
「她還是個正在申請大學的小女孩,周六還要參加大學選拔考試。」盧卡斯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