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怕誰找到他。
難不成是在怕他嗎?
他又能有那樣的本事躲起來嗎。
背後是不是又有別人在幫他。
之前的時候他就有這樣的想法,可是這次,他基本就能斷定,他的背後一定有人在幫他。
不然暗衛不可能找這麼久都找不到。
大婚之夜,他們故意放出這樣的線索想要引誘他,就那樣給他看了眼自己一直想要找的人。因為他們有十足的把握知道他找不到他,所以他無所謂讓他們見他一眼。
這樣囂張行事的人,讓顧淮聲想起了王順。
他從來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就連指控他的罪證被遞到了他的面前,他也無所畏懼。
當初老師的新政傷害了舊黨的利益,王順第一個不容他,所以,他被人誣陷叛國,王順上書,給他定下殺頭重罪。
老師死了,新政跟著一起破滅了。
想要害老師的是王順。
所以,那個下屬,現在肯定也被王順保護著。
顧淮聲的視線落在門外的斜陽上,殘陽一點點吞噬著門前的地板。
他忽然出聲,「書良,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顧淮聲好像漸漸想明白,下屬躲起來,可能是因為做了什麼虧心事。
當初通敵叛國之人,究竟是誰現下好像也能斷分曉了。
一陣風從院子裡頭吹了進來,風中帶著的秋風蕭索之氣不禁讓顧淮聲回憶起了往昔之事。
他想起了那個死去的老師。
沈長青生前和顧侯爺親近,兩人也算得上是同心同膽之友。
因此關係,當初顧淮聲十歲的時候就拜了沈長青為先生,十五歲中探花入翰林前的那幾年,兩人的關係一直都很好,直到他入了翰林之後的兩年,兩人卻漸漸出現了分歧。
沈長青是個很守規矩的人,克己慎行,斤斤自守,他這樣的人其實最適合當老師了,當初顧淮聲沒入官場之前,也很喜歡自己的這個老師,他敬他重他,看他比自己的父親甚至都要親一些。
但事實上,兩個本就不大一樣的人,總是會出現分歧,這個分歧在從前的時候其實還沒怎麼顯露,但在顧淮聲入了翰林院之後,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之間的分歧就漸漸明顯了起來。
他們兩人處處不融,性格不融,理念不融,還有為人處世等等,都不兼容。
沈長青覺得顧淮聲走得太急,而顧淮聲覺得沈長青走得太緩。
沈長青說他身無大志,圖利眼前,而顧淮聲覺得老師有些刻板死守。=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