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里的燕王城府之深,仿若淵潭,不動聲色的將勢力如蛛絲蔓延,蠶食鯨吞。
同時,他竟然還有時間時不時去靈堂,跟絕色小寡婦皇嫂屢屢邂逅。
遊刃有餘,工作戀愛兩不誤,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而此刻的現實中,燕王因突如其來的變故忙得腳不沾地。
皇帝都快要下葬了,鄧姣還沒見過燕王一面。
殺千刀的電視劇,毫無參考意義。
她現在被困在靈堂,出門走動的機會都沒有,去哪裡邂逅她的救命稻草?
突然,殿外傳來太監高亢的嗓音:「燕王駕到——」
跪在蒲團上的鄧姣睜大雙眼。
時間管理大師真的出現了!
一瞬間,她滿腦子都是「梨花帶雨梨花帶雨梨花帶雨」。
生死關頭,她一滴鱷魚的眼淚都擠不出來。
這還怎麼給燕王安慰皇嫂的機會?
見皇后還呆愣在蒲團上,一旁的趙嬤嬤急忙小聲提醒:「娘娘快請起身,恭迎親王。」
鄧姣一隻手用力按了按狂跳的心口,提起裙擺站起來,轉過身,看向殿門。
最先碎步走進門的,是個小太監,他取了乾淨的蒲團,走到鄧姣面前,傾身道了句「娘娘萬安」,再低下頭去,躬身等待鄧姣挪位置。
祭拜的主位現在要騰出來,給燕王跪。
鄧姣不熟悉規矩,終於等來救命稻草,她還在努力醞釀眼淚,站在原地沒挪動。
史書上說,燕王陸騁「身長八尺有餘,姿容俊逸」。
此刻,踏入殿門的燕王本尊,身姿果然悍然挺拔,逆著光,輪廓著實漂亮,長睫下的虹膜反射著殿內金色燭火的光芒。
他看起來二十歲左右,一股子天然渣蘇的氣場,跟後世影視小說里那位內斂沉穩的燕王不一樣。
鄧姣這麼直愣愣地盯著皇帝的弟弟看,似乎有些不妥。
她冷靜的抬手,做出拭淚的動作,「梨花帶雨」技能蓄勢待發,但她沒有低下頭去。
喪帽的帽檐本就壓得很低,她若是低頭,燕王就缺乏對她一見鍾情的最佳視野,她不能低頭。
然而身高差距無視了她的小心機——這男人比她高一頭,如此近距離面對面,她只能看見燕王喉結以下的部位。
反推可得:燕王大概只能看見她白色的帽尖,以及鼻樑以下的容貌。
誰不知道絕色妖姬勾人得靠眉目傳情?
妖風呢?快刮起來啊?
鄧姣沒有跟周圍侍從一起向燕王行禮,她以為皇叔和她這個皇后應當平起平坐,畢竟在現代社會,他倆輩分相同。
可惜現場只有鄧姣一個人這麼認為。
宮女嬤嬤不知道皇后發什麼愣,竟然還不給燕王行禮,所有人都緊繃著身子。
好在靈堂里本就不能高聲喧譁,燕王沒注意皇后的動靜,只以為她已經屈膝請安,只是沒發出聲音。
沉寂片刻。
鄧姣依舊沒給前來祭拜的燕王挪地方。
燕王一側頭,目光越過太監的左肩,刺向太監身後的鄧姣,嗓音沉沉地問:「這裡方便麼?」
他在對太監問話,但目光落在她身上,是提醒她趕緊地挪開。
他沒有直接交談,可能並不是為了給皇嫂面子,只是為了避嫌。
可惜鄧姣對古代這些彎彎繞的禮儀遲鈍得幾乎麻木。
她依舊沒動彈。
趙嬤嬤最先反應過來,急忙將鄧姣扶到一旁,給燕王騰地方。
太監這才把燕王的蒲團鋪好了。
靈堂內要儘可能保持安靜,太監躬身對燕王做了個「請」的手勢。
後頭幾個侍從立即上前清場,示意嬤嬤帶著小皇后去殿外等候。
燕王要念悼詞了,旁邊的史官要把這一幕全部記載下來。
古代這形式主義,比現代可嚴格多了。
一切行動在訓練有素中安靜地進行。
突然被嬤嬤簇擁著往外走,鄧姣一把扶住一根木柱,低聲反抗:「你們推我作甚?」
她的救命稻草還沒開始安慰她,她不能走。
剛準備下跪的燕王陸騁動作一頓,回頭看去——
那個十七歲的小皇嫂此刻正抱著柱子,不肯跟嬤嬤出門。
燕王對著她的方向觀察片刻,腦袋朝一旁矮個頭的太監傾斜,「去問問怎麼回事。」
太監快步上前問嬤嬤:「娘娘這是怎麼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