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種易衝動的人很容易交淺言深,而且是先天八卦聖體。
尤其是在鄧姣主動暴露自己脆弱感受之後,惠妃就跟交投名狀似的,倒豆子般說出一堆自己的過往。
說完之後,惠妃熱心腸地開始幫鄧姣分析目前的危險局勢。
她坦誠地告訴鄧姣,殉葬的傳聞並非撲風捉影。
這件事,後宮裡的人都已經分析千八百個回合了。
貴妃的兒子是否能取代小太子,尚且是未知數,但鄧姣殉葬,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因為鄧姣除了先皇的寵愛,背後沒有任何勢力。
能當上太后的,要麼是梁侯的妹妹瑜貴妃,要麼是太后娘娘的表侄女淑貴妃。
這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其實是燕王。
表面上看,燕王似乎肯定會力挺太后的勢力,實際情況卻複雜的多。
因為太后從前算是跟先皇聯手,一起壓制著手握重兵的燕王。
燕王從前的順從是迫不得已,他人在京城,兵在邊疆,那時候只能跟太后和皇兄聯手。
如今皇帝駕崩,皇帝手裡的禁衛軍三大衛所不可能對接太后,直接被燕王截胡捏在手裡。
至於戰鬥力最強的邊防軍隊,其中包括遼東、大同和宣府三軍,原本就是燕王的軍隊。
各大轄區的衛所兵沒了皇帝做主,當然大樹底下好乘涼,全部聽從燕王號令。
現在算是把原本割裂的兵權化零為整。
燕王和太后不完全是利益共同體。
有人猜測,大局穩定後,燕王甚至可能找太后算從前的舊帳。
所以這件事的變數就是看燕王是站太后,還是站梁侯。
這兩方都是朝中現成的勢力,有各自牢固的關係網,選擇一方是最穩妥的。
皇帝駕崩突然,燕王自身因為從前被太后壓制,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朝堂派系。
如果他臨時建立自己的勢力,容易被兩面夾擊。
照理說他肯定會先選一方扶持,而後看情況是否要架空勢力首腦。
所以鄧姣幾乎肯定要被祭天。
惠妃很想知道,鄧姣為什麼會知道她族中長輩意外暴斃的秘密。
希望鄧姣坦誠地說明白關於她兒子的事情,不論是不是故意唬她,惠妃都無法不在意。
她很久之前,就擔心過兒子也會遺傳祖輩的怪病,這是個可怕的隱患,而鄧姣那句話確實拿捏了她的命脈。
此刻,惠妃非常盡心盡力地為鄧姣出謀劃策,不僅是因為冰釋前嫌,也是想要以心換心,以免鄧姣有所隱瞞。
她認為鄧姣雖然不可能當上太后,但有可能爭取從殉葬,改為出家為尼。
關鍵攻克點,自然也在於燕王如何處置。
惠妃屏退所有侍從,小皇子也被帶出去。
只剩她和鄧姣兩個人,惠妃神秘兮兮地給鄧姣支招:「燕王雖然脾氣古怪難伺候,但據說他也有難以招架的事,知己知彼,你若有機會與他共處——」
鄧姣午飯都沒吃,聚精會神地聽惠妃講燕王的八卦。
惠妃說了很多有關燕王的傳聞,多數都是他年幼時和少年時期的事情。
一直聊到後晌未時初刻。
惠妃不是個光說不練的人,她站起身,要帶著鄧姣去後花園散步。
鄧姣對她的旺盛精力佩服不已,出言勸她:「不如姐姐現在我這裡用完午膳,晚些再去後花園散心。」
惠妃立即否決:「娘娘還有心思用膳?現在隨便一道旨意下來,娘娘真會被送去皇陵的!必須抓住一切能見到燕王的機會。恰好今日是太后親妹妹的壽辰,燕王此刻就在坤寧宮,酒足飯飽後,他有可能會去後花園散步,這是難得的機會。妹妹快去梳妝檯前補點胭脂,然後跟我來。」
因為太后的親姐妹今日過壽,慈寧宮裡有低調的小宴,都是母族親戚,燕王肯定會參加。
宴席過後,眾人可能會去慈寧宮附近的花園散步消食。
這燕王不說如今權勢滔天,且年少俊美,且尚未娶妻,王府內也未養姬妾,說是因打仗耽誤了。
想攀這高枝的能繞燕王府好幾十圈,後宮一溜宮女都想趁這次宴席,路過園子碰碰運氣,與他見上一面也是好的。
但燕王已經吩咐金翎衛繞慈寧宮把守,無關人等進不去,大家空歡喜一場。
但皇后身份特殊,因為是太后的長媳。
鄧姣是能抓住這次機會碰運氣的。
燕王年紀小,多少還存有少年人的率性。
據說兩年前在邊疆打了勝仗,有邊民孩童把自己省下來的雜糧饅頭藏在兜里,溜進軍營,想送給他們心中守護邊疆的戰神。=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