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這個時代這麼久,她作為學霸對於正確答案的精確追求,終於又有了意義。
她親自動筆,制定了兩步定位計劃。
第一步是在八處山腳下各個方位敲擊銅鑼,安排人用空心竹筒貼壁監聽,被掏空的岩石內部肯定會比實心岩層清脆一些,跟沉悶紮實的音色有差異。
第二步則是等無風天氣,把她來之前吩咐購置的孔明燈貼近山體放飛,利用熱氣流和伯努利原理,找到更精確的空洞裂縫。
馮公公看見她指定的勘測計劃,笑得前仰後合。
在他眼裡,是這小姑娘動工前,想要先敲鑼打鼓炫耀一番,而後放孔明燈許願一切順利。
簡直可笑至極。
所以馮冶沒有阻止鄧姣繼續作天作地浪費時間,而是要求史官將鄧姣的所作所為一一記錄下來。
馮冶跟鄧姣無冤無仇,要怪只能怪這次梁侯通敵,導致韃靼得知大齊短時間內軍餉不濟。
這婁子算是太后捅下的,國庫最後的余錢是她撥去修皇陵,也被史官記下了。
籌集軍餉這份大功,太后必須能搶多少是多少。
所以,馮冶知道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儘量挑出鄧姣在尋寶過程中犯的錯,回去後再按照太后的秘旨行事。
鄧姣這趟辛苦算是全白搭,力挽狂瀾的功勞,都得歸太后。
史官在記錄鄧姣的勘測計劃時,堅持想要詢問鄧姣如此安排的原因。
但還是被馮冶阻止。
「咱倆可都是太后娘娘派來的,這潑天的富貴,李大人可要好好珍惜,」
馮公公帶著意味不明的笑容警告史官:「許多事,您無甚經驗,怎知其中深淺?說句高攀的話,咱家也是真心想結交您這個朋友,才勸您該做什麼。大家都知道你們史官的那些規矩,咱家讓你記下的,樁樁件件皆是實情,大人又何必糾結?」
史官思忖片刻,倒也沒再反駁,答應只記錄自己看見的事情,不問緣由。
於是
鄧姣的定位計劃實施的第二天后晌。
山體西南的一處方位,就找到了精確的山體空洞所在點。
史官秉筆直書:
玄豐七年,大齊皇后鄧氏施勘測之術,調遣軍士,齊聚西南山腳。
挖鑿僅耗七個時辰。
於當夜寅正三刻,探洞的火把照見堆積如山的官銀。
-
白花花的銀子閃得太監馮冶險些一翻白眼昏過去。
鄧姣的笑話他沒有等到。
倒是讓史書簡潔明了的記錄了鄧姣神乎其神的尋寶全過程。
而馮冶,作為太后派來的督工,在這段記載里,是每回鄧姣要干點什麼都出面勸阻的蠢貨。
他本以為自己可以事後諸葛亮,沒想到卻給太后丟人,丟了個大的。
鄧姣自己抓著火摺子進的洞。
看到銀子的時候,她滿臉灰土,已經不需要遮面都看不出長相了。
在眾人歡呼皇后娘娘英明神武的時候,她顫聲讓士兵們都歇一會兒再開始裝運,而後在隨從的保護下去洞外角落裡蹲著。
田忠凌片刻沒見到小皇后,心裡就放心不下,安排好裝運流程後,立即四處詢問,找到了山腳下蹲在一棵大樹旁的鄧姣。
「娘娘乏了嗎?」田忠凌急忙上前:「接下來的事末將可以獨自安排,娘娘回營帳里好好歇著吧。」
鄧姣茫然抬起臉,哭紅的雙眼還在掉眼淚。
田忠凌吃了一驚:「娘娘這是怎麼了!末將照顧不周!這些天讓娘娘……」
「不,我沒事。」鄧姣急忙地擠出笑容:「我是太開心了,真的太開心了,我長這麼大還沒做過這麼有意義的事。能耗費最少的人力物力,為大齊子民尋得這宗安邦定國的寶藏,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幸。」
田忠凌瞬間哽住。
沉默半晌。
他單膝跪地,對這個十七歲的小姑娘抱拳:「有國母如此,皓月當空,實乃社稷之幸、百姓之幸!」
鄧姣捂臉:「嘿嘿~」
愛聽,將軍多說。
-
田忠凌要親自安排糧草軍械的購置。
便先安排護送的隊伍將皇后送回宮中。
回去的路上沒什麼緊急的事,鄧姣可算能走兩步歇一會兒。
不過一路上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細細一想,那個總找茬煩她的太監馮冶好像沒再來糾纏。
鄧姣立即派貼身宮女去打探馮冶在做什麼。